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理论资料 → 正文
提高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探议
作者: 陈俊鸿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时间: 2008年6月19日

作为一名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同时起步和成长的教师,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感到设计教育理论不够清晰,教育方向不够明确,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深感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和必然。下面,本人就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合理构筑专业课程框架,完善教学体系

现在,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或人云亦云;或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或盲目迎合社会潮流。整个教学定位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如何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呢?

科学论证、合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保障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1.确定必修学科。主要指确定必修的基础课和必修的专业课。如: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图形设计等。
2.以学生为本,与生源素质吻合。各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3.彰显师资特色。在专业课设置上,可适当强化本校师资特点,形成自身的教学优势。
4.拓展实践课的教学空间。

二、因材施教,特色施教,追求教学效果最大值

因材施教是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之一,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以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为例,近年来,受美术高考指挥棒的控制,许多学生手绘能力、造型能力偏差,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时设置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特色施教是指高校应充分发挥本校师资的优势,结合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特点,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特色专业教学,形成培育优势,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品牌和特色。各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夯实专业基础之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当然,特色教育有赖于特色师资,各高校应着重自主优化自身的教学资源,挖掘教学潜力,不随波逐流,不搞一刀切,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值,从而增进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及竞争力。

三、走出去,消除设计教学盲点

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掌握设计技能,同时要求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学与实践的衔接工作。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艺术设计教师搭建了解掌握设计新动态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平台,以便教师更新观念,把准设计脉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增强的教学实用性。

一家茶叶公司,为了向欧洲推销其茶叶产品,请了一些国内设计高手,设计出了许多精美的包装款式,图案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然而产品却在欧洲市场上滞销,让厂家感到一片茫然。公司后来另请一位国外设计师对其产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其设计的包装款式,乍一看来非常一般:斗大的“茶”字,外加少许色纹粉饰,然而产品一入市场,却极为“火爆”。深究其因,是设计者能透彻理解 “脱颖而出”的真正内涵:一目了然的“茶”字强烈吸引着把时间视为金钱的国外购买者,相比那些置身于琳琅满目的“花”样设计,这样的“一般”设计,自然占得先机。这一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艺术设计除追求设计美外,更应迎合产品销售第一线的设计要求。因此本文认为:艺术设计教师“走出去”学习时,应更多关注实践第一线。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着力于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拓展设计思路,以此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手段,这样才能不负师者的天职。

(作者单位系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