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层次分析。北京+娱乐+互换。这些都是北京夏日数字娱乐节形象构成的重要元素。所以要清晰自己对“娱乐互换”的理解。首先是寻找地域性元素,北京的语言,传统,标志性建筑等。有独特而深刻的北京的元素,体现在作品中能让人一目了然。其次针对娱乐:玩儿-人的本能。音乐、游戏。舞蹈等。多领域的整合,规律性的多角度的理解娱乐的感念。再次互换的概念:互动,交叉。置换。叠加。通过这些同义词帮助发散思维,不同的娱乐方式重新被组合形成全新的娱乐体验。
有了这些清晰的概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元素的沟通,沟通的0阶段就是搜寻大量的相关资料。通过这些分析,要给北京夏日数字娱乐节加上一个恰到好处的名字,也就是建立怎样的一个数字娱乐节。就像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名字一样,是给予它的一个期望。同时这也是数字娱乐节传达的形象特征。国华老师介绍鬼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和德国平面设计师Sagmeister的作品。同时在工作营期间老师针对每一组的方案,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经过大家的讨论,拼贴,手绘,涂鸦,不同元素与人体的置换,纸模子,公仔,文字的选择。很多中表现方法中,最终我们选择了,不同元素的整合与拼贴,加上北京独特的符号。组合在玩具模型上,作为我们组最终的方案。
比起创意的实现,让我更受益颇深的这些天与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组成一个团队。迥异的思考方式,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设计者与客户之间。进行讨论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也就是创意的相互结构也相互型解构,互相碰撞而又平衡的过程。最有价值的是在这一系列创造之后的价值品-尊重。从解构到结构再到结构的就像细胞分裂完成最后的团队组织功能,我们在这不断颠覆自己和拯救自己过程中得到滋润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