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CG·动画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中国动画需要国际平台—SIGGRAPH北京分会会长肖永亮专访
作者: Sanbo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8年4月9日

2007年全国新媒体艺术院长论坛上,我有幸结识并采访了肖永亮老师,当时与肖老师谈及了新媒体艺术及动画在中国的教育与发展现状等问题。时隔半年,我们再次造访肖老师,其目的是希望身为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图像学会(ACM SIGGRAPH)北京分会会长的肖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ACM SIGGRAPH进入中国并开展工作的情况。


ACM SIGGRAPH(北京分会)会长肖永亮

视觉同盟:肖会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SIGGRAPH北京分会的情况?
肖永亮:
SIGGRAPH是一个CG行业全球性的组织,发展很快。SIGGRAPH总会在美国,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世界性的、CG专业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之一,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会。因为SIGGRAPH是一个开放性很高的国际组织,又处于前沿高端技术领域,所以SIGGRAPH的宗旨也是强调开放性、国际性、强调应用。不仅美国,很多国家也都非常重视这个CG盛会。欧洲和日本的相关协会也都是SIGGRAPH的合作伙伴,整个亚洲,包括中国,SIGGRAPH都是非常受关注的,因为知道未来这个区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研究的潜力。在中国,原来只有台北和香港成立了SIGGRAPH的分会。SIGGRAPH非常希望能在中国内地成立分会。经过我同SIGGRAPH总会的多次沟通,按程序提交申请并获正式批准,2004年在北京成立了SIGGRAPH北京分会。SIGGRAPH北京分会的官方网站www.siggraph.org.cn,也正式上线运行。
成立SIGGRAPH北京分会的初衷主要是希望借助SIGGRAPH国际品牌搭建一个中国与全球进行CG行业交流的一个平台,将国外丰富的CG资源和最先进的CG技术介绍到中国,同时将中国在CG领域的成果介绍给全世界。一方面,通过SIGGRAPH北京分会这个平台,能够把一些国外CG前沿的信息、全球CG发展的格局和动向及时地、非常专业地传达给我们国内的同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走出去展现自己,通过SIGGRAPH北京分会的资源,给国内CG同行带来很多与国外交流及向全球展示自我的机会。

视觉同盟:那请您再介绍一下SIGGRAPH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活动?
肖永亮:
SIGGRAPH年会是每年八月份在美国东海岸或西海岸的一个城市举办,这是全球CG行业的盛事,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几万人来参加。这个年会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图形显示等技术的硬件厂商,软件厂商,还有电影特效制作、动画制作相关机构(全球各大电影制片厂)都会参加这个年会,另外一些全世界非常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院校,也聚集在这里。年会的活动内容包括:发表学术论文、讲座、动态影像和静态作品、最新的软件、硬件、交互界面、运动捕捉、革新技术、图书出版、电子剧场,动画影院等等。SIGGRAPH年会是一个行业资源高度集中、CG高端人物云集的盛会。
SIGGRAPH年会一般每年在美国举行一次,今年会在亚洲的新加坡举办首届SIGGRAPH亚洲年会,我们也在争取SIGGRAPH年会可以尽早在中国大陆举办。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谈这次SIGGRAPH国际盛典作品征集活动的基本情况? 
肖永亮:
SIGGRAPH年会在每年八月份召开,作品征集一般在三月份就截止了。因此,我们这次参加SIGGRAPH年会的正式评选环节,估计是来不及了。但SIGGRAPH北京分会在今年的SIGGRAPH年会上将设一个展位,我们会把我们征集上来的学术论文和作品做成一个作品集,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然后放在SIGGRAPH年会中去展览。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有潜质的艺术家和科研成果。这些论文和作品,可以按照正常程序,来参加明年SIGGRAPH评选活动。同时,通过这次征集活动,让大家熟悉这些参与程序,同时也是为今后征集工作做一下宣传和前期准备。
在作品征集上,一方面我们要做广泛征集,征集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会主动去寻找一些专业性很强企业和机构,我们通过电影电视,来发现一些幕后制作团队,跟他们联系,邀请或者组织他们为这次征集活动提供优秀作品或科研成果。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谈对中国CG行业的看法?
肖永亮:
以我们专业角度来看,CG一方面用于艺术,一方面用于设计。在中国CG行业里,我觉得在设计方面,应用得更好一些,特别像建筑设计。我觉得在建筑设计、会展设计、装饰、装潢设计、工业设计都在使用CG,这些方面都不比国外差。甚至它的普及性,比国外都要好。现在有很多美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建筑设计公司,到中国来设办事处,就是要用这里的CG人才。CG用于设计,这方面我们是比较领先的。至于将CG用于艺术方面,我们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跟我们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有关,我们在创意上,不能够无拘无束。
另外,我们在CG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还相对落后,这个层面的技术研发是非常必要,比如可视化研究,三维技术,虚拟现实,游戏。这些发展,都需要CG核心技术支持,国外在这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前面。这方面,国家应该投入资金和力量进行研发、来扶植CG动画行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出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否则,我们CG艺术的实践中,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就算你再有想法,也会由于核心技术的限制而实现不了,你没有那个技术能力,就突破不了那个上限。你只能去用商业软件,虽然可以把软件用得很熟,但人家在这个软件里,已经给你设制了一个极限。所以我们体会最深就是,要想超越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商业软件,只是拿来做一种辅助,而自己必须有拳头产品,核心技术,能够突破这些限制。

肖永亮先生简介:
肖永亮先生1956年11月出生于江西赣江江畔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 1987年赴美留学,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攻读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计算机硕士、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又进入肯塔基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后。后应聘到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计算机模拟肿瘤治疗工程实验工作。同时,他还应邀回国参加全国网际网络的基础建设工作。

1996年初受美国福克斯影视集团“蓝天”电脑公司之邀,出任“蓝天”的总工程师并进入核心领导层担当技术总监要职,负责该公司的信息化技术、电脑制作系统、网络设计管理、影视数字化、三维电脑动画和多媒体技术。后任教于纽约大学,任信息化技术主任.

1999年,肖永亮和他的团队以《邦尼》(Bunny)一片夺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成为全球第一个捧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

肖永亮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艺术与传媒试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数字媒体、创意产业、数码艺术学、电脑算法理论、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应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图像处理、三维动画游戏等研究。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数字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和外国留学生。

肖永亮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专题:http://xiaoyongliang.bokee.com/
 
参与创作与制作的主要电影作品:http://www.imdb.com/name/nm0944480/
《蟑螂总动员》(Joe's Apartment,1996)
《小小愿望》(Simple Wish,1997)
《泰坦尼克》(Titanic,1997)
《异形4:浴火重生》(Alien: Resurrection,1997)
《绿宝机密》(Lulu on the Bridge ,1998)
《星舰迷航记:星际起义》(Star Trek: Insurrection,1998)
《邦尼》(Bunny,1998)
《耶稣之子》(Jesus' Son,1999)
《格斗俱乐部》(Fight Club,1999)
《冰河世纪》(Ice Age, 2002)的前期设计

新闻链接: SIGGRAPH国际盛典作品征集
http://www.siggraph.org.cn/Pages/Topic_works.aspx

(责任编辑: un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