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教授谈设计教育
作者: Art2000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8年1月22日

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视觉同盟联合主办的“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即将于2009年7月25日—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教授作为对话嘉宾将参与此次论坛。如下是视觉同盟对童慧明教授的专访文章精选: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教授

被采访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童慧明教授
记者:廖翔
采访时间:2008年1月

童慧明教授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工业设计事业在珠三角的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文撰章两百余篇,设计作品近百件。

视觉同盟:谢谢童老师接受视觉同盟的采访,请您介绍一下广州美院设计学院的教学特色?
童慧明:2005年的时候我们搞评估,评估的时候我们也在总结,所谓的“特色”是跟别人相比较而言,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发现我们的特色是高度的创意设计教育和实验的密切结合,在整个教学和教育的布局等各方面发展上始终把本地经济纳入考虑,一些新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在一开始讨论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本地的产业发展和需要。我们最近准备筹办我们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以前没有做,但现在开始考虑,并不是说汽车设计好玩或对学生们有吸引力,是由于广东地区的汽车制造业在最近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了,汽车工业成为了广东的支柱产业,在城运车里面总产量上已经排全国第二了,我们正在向第一挺进,而且政府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长远发展目标,本地的几个大的龙头企业,比如说广州丰田、广州本田都已经开始成立自己很庞大的研究院,而且研究院的投入比上海还要大,这就使我们看到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之后会出现需求,我们这边就先动手。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正在筹建为行业专门培养从事包袋、鞋子、首饰设计的人才,还有交互设计,所有这些新方向的考虑全都是同产业发展需求相关联的。另外,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对高年级,我们反复强调一点,设计其实是一门学科,理论的角度没有什么太高深的东西,没有必要把它说成那么悬,大量的学生设计能力应该是在实践的参与过程中得到的一种体验。在这里,国内有个误区,认为实践一定是为现在的市场来做设计实践,其实这个应该改变,所谓的实践应该是跟据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考虑,甚至他想从原创的角度来找到一些东西,这个时候需要对原始的消费者、用户做调查,这就是实践。实践并不是做工业设计的需要做一个杯子,就做一个杯子,这个概念要明确。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我们有相当多的课题,在各个专业领域都在贯彻,就是要尽可能用课题制的方式跟企业研发的需求整合起来,通过企业定位非常准确、目标非常明确的课题来对学生进行真正实战方面的训练。我们也倡导每一个专业都应该跟本行业的一些国际、国内的主要品牌企业建设起一种非常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个很迫切。

视觉同盟:您对学生就业,特别是设计院校的学生就业现状,您是如何看待的?
童慧明:
首先我自己不太理解现在教育部的这种就业的概念,他们所谓的就业概念就是“签约率”,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可笑的一种评价体系,因为学设计的学生自主择业,毕业之后根本不需要去签一个企业,自己租一间房子,两、三个同学成立一个工作室,接到设计的单,能养活自己,这就是就业,但是按照现在评估的标准,要找一个用人单位,要签一个合同,对方要盖一个章,把合同的复印件拿过来算就业,这是很可笑的事情。它在把一种常规的就业概念移植到设计就业中来,其他的专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评估方式,但是对设计教育来讲,就业形势是非常多样的,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是学工业设计的,现在到德国留学去了,他毕业以后跟东莞的一个企业签了一个合作的方式,他住在广州,做浴室毛巾架等小设计,厂家给他的要求是每个月有两个设计能够出彩,就算达标了,他住在广州,但是他跟这个企业签了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每个月他提供几个设计,不管提供几个,一定要有一个出彩的,到他后来非常好地了解这个企业之后,我问他大概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少天,他说七天,这两个设计作为这个企业提供给他一个月6000元的薪酬,然后他每个月只需要在设计转化的时候到企业出一个差,跟生产的环节沟通,来回的路费又都是企业报销,他的6000元钱是净拿的,而且那个老板的亲戚也开了一个同样的厂子,也想采用这样的方式聘用他,如果他签两个单,两个企业两个星期一个月就可以赚1.2万元,这是很好的就业模式。我觉得广州美院的学生,起码我们设计学院里面有一个蛮好的心态,特别是一些中上的学生心态比较稳定,他们相信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担心找不到工作,所以反而我们的学生中没有像其他的学校里一样出现上到大四的上学期心就浮了,到大四的下学期就都已经不做毕业设计了,我们这儿的学生很珍惜时间,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设计,投相当大的精力,没有人会忙着找工作,而不去做毕业设计,老师也是糊弄就算了,在这块学生能沉得住,我相当多的学生是6月底毕业典礼之后,7月份、8月份就找到工作的。还有一些学生是不急于就业的,因为后边就要参加工作了,想抽两个月出去玩一玩,也就是毕业之后没有任何负担了,都知道参加工作以后可能会整天加班,这两个月的时间,十几个同学约了到云贵川一带去走一走,回来再去找工作。起码到现在来讲,我们的学生对就业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尽管现在的就业形势对设计教育来说非常严峻,但是我相信类似于广美的学校还是有一批由于长期积累和自身能力强,而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我相信跟其他行业一样,好的层面的岗位始终是填不满的。

视觉同盟:广州美院集美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广州美院在国内设计院校里面促进“学以致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童慧明:不仅是集美,还有白马广告,因为集美主要是做建筑和室内设计,是1984年的,白马是1986年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方面广美在1990年的时候成立了“雷鸟设计中心”。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面,我们是国内院校中比较早地迈开和实践结合的,而且老师能够真正进入到实践中去,把得到的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来指导教学的一种模式。

这种状态在那个年代里发挥了蛮重要的影响,但到今天来讲,应该说国内的设计院校中间大量的老师都在这么做,所以在今天,我们自己也在想,我们应该怎么样能有新的着眼点的考虑。

视觉同盟:现在学校扩招的现象比较严重,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童慧明:我有一篇长文章,是我在2006年《产品设计》杂志7月号上发表的,叫《浮躁的中国设计教育》,那篇文章出来以后,引起了一些讨论的。去年我就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加了大量的数据和研究,让它更有深度了,变成了一篇长文,这篇文章也发了,叫《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就在12月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杭老师帮着做策划的,做的首届中国设计与设计史研究年会,在年会的论文集上把那篇文章发布了。

那里边有所有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第一,我自己认为中国在现阶段不需要非常大的设计教育规模,现在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实践的需求,那个数据其实还偏保守,在那个研讨会上,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许平老师的发言跟我是相类似的,按照他的参数来讲,现在中国的设计教育含110万在读生,我做的是70万左右,但是不管怎么样,即使我的保守参数,这也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了,但是这中间有一个为什么,各个学校在申办设计教育的时候出发点是什么?可以说大部分并不是由于社会需求、真正产业里的需求,很多学校在办学的时候,都说的是社会需求很大,但是这个社会需求很大它看的是高考,而造成高考对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这么多的学生来考,是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上考艺术设计的人的文化课可以是很低的标准,用广东的比喻方面来说,我们现在设计教育中拿到的人才是“箩底橙”(注:广东俚语,泛指质量低下),是智商、文化教育水准底端的学生。由于高考对文化课里面单设了一个艺术类的文化考试科目,所以在高中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分了区,优秀的学生去理科,然后次一点的到文科,当然文科当中有少数的一批学生是酷爱文科的,他本身智商很高,但是他酷爱文科,但这种学生并不多,然后在文科中再次的学生会被学校劝去考艺术生,因为艺术的文化课比较低,赶紧补两笔画画就可以参加。所以山东十几万的考生,每个学校对美术学院的单设有几万考生,这个数据的水分很大,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真正酷爱艺术、酷爱设计的?没有多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扩招是为大量的在文化教育水平、整个人的完整素质偏低的学生进入到设计打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我把这个问题跟相当多的国外设计院校的教授、院长探讨,人家会觉得很奇怪,他们说在欧洲最优秀的学生才去学设计,因为它要求你知识的多元和综合能力很强,结果我们这边是这样的情况。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到,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在艺术和设计教育中重新提教育改革。我们已经在做一些改变了,因为从艺术类考生中招到的是那样的学生,我们2007年已经加了招理科生了,我们想从招理科生开始,不会画画不要紧,关键是文化课水准要高。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这样的现象,高中时是学理科的,入学的时候画画刚刚够上线,但是毕业的时候这样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学生。


童慧明教授

视觉同盟:您觉得中国设计教育改进的措施应该有哪些?
童慧明:
最好的改进,从大学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不影响受到政府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学校到底规模应该做到多大,应该学校自己说了算,不应该政府去制定,办学的标准应该由教授来规划,不是行政官员去关涉的。我在那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这个规模应该砍一半,110万这个规模回到50-60万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实际、比较现实。总归到一个理性地看待设计教育发展,它是循序渐进的,我非常赞同不少的教授提到过的,中国现在的艺术院校从校园、现代化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最顶尖的,而真正一个好的设计学院不需要这么大,比如说我们知道的培养了库哈斯的英国AA建筑学院,就是路边的一排民居,不在于规模,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于有没有好的老师。

视觉同盟:我们网站有很多学设计的学生和设计师,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设计教育的师长,请您给他们提一些意见或建议,怎么样才能把设计学好?
童慧明:
我给我的学生有过这样的一种说法,你在学校里接受了的设计教育告诉你设计是非常美好的,设计是在创造崭新的事物,但是当你走向社会之后,你会发觉社会跟学校的老师们所描绘的对设计美好的憧憬反差很大,所以你首先把自己放到最低,我和学其他门类的大学毕业生是一样的,我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有一个我们合作的家具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你只有蹲得低,你才能跳得高,所以你应该是先沉下来,参加工作以后不要指望是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别人就会看你了不得,你应该从零开始,有可能一开始你根本拿不到所谓的原创设计的可能性,你可能就是打打杂,很可能是给一个熟练的经验设计师做助手,他完成一个创意方案之后,你去帮他画工程图或效果图,你就做一个助手,没有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到一些学校里没有教给你的东西,因为他拿出来的方案之所以中标,就是由于他的方案中对创意、对商业、对制造和工艺是一个很好的把握,而这个你并不了解,那么你在帮助他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间会学到很多实在的东西,而当你非常好地把交给你的助手的工作做好的时候,你会得到带你的设计师的器重,下一次在第二个项目的时候,当然也有可能是几个项目之后,他可能把一个很粗的概念出来,把后面的东西留给你做,那么你能不能根据你所学的东西做出一个方案出来,那么对你的要求就提高了,而当你把造型或方案拿出来之后,最后得到了客户的认可,那么你的老板,或者你的设计主管会觉得你有潜力,如果给你更高的要求,你也可能完成得很好,现在业务越来越多,下一次有可能再来一个单的时候,也许你就可以参与到做概念中来。这样一步一步地来,最后你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

对于学生来说,三年是一个坎儿,我们经常说到三年时候,学生应该评估一下自己在企业里的成长空间来有没有,你的脑袋有没有顶到天花板了,如果顶到天花板了,把这个天花板顶在那儿,它自己又不往上升,那么你要考虑换地方了,这当然是一个职业的考量。我有个学生是2003年到联想的,后来已经是联想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了,他叫杨润,他现在去了IBM半年了,我跟杨润他们也谈过这个观点,到两年、三年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企业给你的平台是不是随着你的成长在往上升,如果平台在往上升,那你还有待下去的可能性,如果这个平台不变,或者顶上已经到顶的话,你要考虑到你要移位置了,但是如果平台在升的话,那你完全可以待下去,待得时间越久,你就越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杨润就是这样的,随着他的成长,企业也在成长,他的空间越来越大。

视觉同盟:请您给视觉同盟网站提一些意见或建议。
童慧明:
我是偶然登到你们网站上去的,我只能说是一个印象,慢慢感觉到视觉同盟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的一个优秀设计媒体,我觉得视觉同盟在有意地发挥主导媒体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而且视觉同盟由于本身名称的原因,基本还是把艺术和设计全部整合起来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或者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媒体,它是一个开放的媒体,从这个角度来讲,视觉同盟发展的空间很大。

视觉同盟:谢谢童老师。

欢迎参与“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一睹设计教育家风采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童慧明教授(右)和视觉同盟主编廖翔(左)合影留念

相关内容: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