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理论资料 → 正文
设计艺术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作者: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 2007年12月11日

  从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方法各有侧重。总体而言,文科以掌握知识为主,理科以实验探究为主,纯艺术以表现为主,而设计艺术则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高等院校的定位不能脱离学科属性。

  设计艺术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学科,设计艺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技能性、技艺性、表现性、实践性课程较多,大多为单元式授课,与文理科课程安排相比,时间较为集中、适宜户外、参与社会或直接进入企业的课程也较多。因此,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极为必要的。

  作为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从设计艺术的学科属性出发,就建立健全设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所做的探索,充分证明了遵循设计艺术教育规律,确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社会所需设计艺术人才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学科、专业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确定具体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一)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充分突出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二)确立各年级、各教学阶段的能力训练平台,系统合理,循序渐进;(三)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005年,教育部先后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愈益凸显。立足于学科专业属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设计艺术教育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设计艺术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设计艺术教育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所探讨的是人的生活本体如何以物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其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学所能概括的,必须考虑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设计艺术教育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培养要素。其教育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是极为必要的。

  从更深的层次看,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设计艺术代表的是人们对于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含在其中的人们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所创造的决不仅仅是功能,是我们所看见的“物质”本身,还有精神的因素、价值尺度、意识形态的导向。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设计师还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他所传递的是对当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判断,是带有导引性质的判断。所以,画得“像”与“不像”不是设计艺术教育培养的目标,关键是寻找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方法。能够满足生活需要、引领生活方式的设计理念的形成,需要设计者深入而敏锐地把握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设计者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取和磨炼观察、认识、洞悉、表现物象的方法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艺术教育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同时,设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也凸显了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必要性。艺术表现存在技艺问题,技艺的训练需要实践教学。而且,设计艺术的专业特点较之纯艺术专业,实践性更为突出。不仅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必须对产品或商品性质的实践因素及社会因素具备足够的认识,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观念的物化,是由设计实践中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决定的,是由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但长期以来,在“重道轻技”、“坐而论道”的传统影响下,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重视艺术表现,重在造型教育,画图案,“画设计”,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的缺乏,造成设计人员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设计出的产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上的障碍。

  改变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相对薄弱的状况,需要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将设计艺术教育等同于纯艺术教育、只注重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设计艺术教育中技术能力培养的格局,加强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打破条块分割的教学结构,加强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在合理确立课程设置中理论教育的比例与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作为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确立总体办学理念和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设计为基础实践教学、课题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次,组织设立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符合设计艺术学科属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办学理念的合理定位是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发展的根基。建立设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设计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设计艺术教育的学科体系,确立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立足于设计艺术专业属性和教育发展实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设计师”。学校围绕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等必备素质,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构建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相关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布局,重点发展设计艺术学科。并为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在学科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强化“专业群”概念,强化专业的交融性与系统性,构建艺术学科、人文学科和工科相互依托的交叉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跨专业选课力度,增加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在此基础上,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并重视运用民艺资源创意生活方式,开展民间艺术研究与教学,凸显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学校采取了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假期课堂”、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上讲授、辅导的课堂从平面的教学形式转为立体化,打破了以艺术表现为主体的单一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环节,成为对课堂基础教学、人文与科学理论知识的有益协调与补充。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艺术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艺术设计人才为社会服务、为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关注与引导。通过发起并参与主办“平安山东”招贴设计大展、“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形象设计、“齐鲁国际摄影周”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以及承担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德职业合作项目,参与制定《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等活动,有力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使设计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积极践行。

  第三,在加强具体环节实践教学的同时,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就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方面通过学分制的实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之间形成竞争和评价机制,促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以教学效果评估为质量标准的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实施督导制,对于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管理工作、规划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指导。通过督导,规范教学环节,调动教学积极性,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信息交流,使实践教学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总之,设计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并不局限在对“知识”本体的认同上,而是强调技术性与观念性、艺术性同时并存,这是艺术学科与普通文理科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在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教学走向创新,是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是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展开的,需要在现实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培育人才。(作者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