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2007 ONE SHOW青年创意营讲师苏秋萍采访
作者: carcy1983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7年11月11日


苏秋萍

视觉同盟:这次参加了One Show的活动,您看到了这些学生的作品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苏秋萍:
现在只是大半天,只看了1/4,我觉得很多作品从第一步的思维方式,有些学生想到了就会去做,一般的学生作品都是规规矩矩的,也有一些好的概念,但是现在还都没有做完,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东西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经过4轮通过不同的老师给他们点评,这样他们可以在短期内进行修改,我希望他们能够多去想一想,我的看法是不要太急地去执行,我觉得应该在原先的启发点多想、多考虑、多延伸一下,其实制作很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要把东西做得简单而不是复杂化,尤其跟工艺或者跟场景有关的东西,这些都是很大的话题。我看到的很多作品让我觉得过大,水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是全球民生的问题,他们没有把大的意识表达出来,没有国内常说的“大气”,这次国内外的作品,外国的老师和我们这些国内的已经工作了7、8年的经验的人,对国内的国情比较有了解,能保留国外工作的经验,这是在教育上蛮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给学生们一些帮助。一般我对执行不会看得太重,这些不实在,我尽量在题案过程和执行水平,最主要是创意、构思的出发点的点评多一些,尽量举一些例子让他们明白好与不好,我很少用那种专业名词,一般会尽量去说明,让他们做得更好。

视觉同盟:今年的几个主题,您觉得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苏秋萍:
主要是对项目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表面上了解一个主题很简单,我很明显地从他们的题案中看出来他们没有更深一步地去透视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在很表面的层面去做,那你的作品可能也是比较表面的一种呈现,尤其工艺、环境因素都是很大的话题,我发现他们都是在号召,从今天早上看作品起,告诉很多人我们已经知道的都是,当然可能通过比较取巧或有创意的形式去表达,但是最主要是广告或者任何传媒去告诉人家知道的事情,比如说有一天水源会缺乏,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节省水源,那缺乏水源后会怎么样,当然这只是半天的时间,我好想没有看到。能用什么实际的行动,比如怎么样能少用水,还有怎么样能少使用筷子使树木少被砍掉,有的作品强调少用筷子,但是我们能不能多种几棵树呢?我对于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精神,包括他们的无知,我都很喜欢,这是令我们很鼓舞的地方,我们做广告做得太久,太世故了,我蛮喜欢那种新鲜感,甚至是他们犯的错误。有时候需要过程的成熟度,当然我们习惯了,比如说现在我在学院讲课,我都是讲过程,我讲过程的课程只有5个小时,你怎么重新去构思,但是构思是学问,是切入点,我现在主要给学生讲课讲这些东西。你给任何一个广告,我都能帮你执行得很好,这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启发他们,帮他们化解、分析策略,有时候他们的分析还是比较表面,没有进一步去化解,或者找到一些比较不知道的东西。麻省当年有这样一个说法,也是现实当中的一个看法,就是我们知道的方面只有15%,就是你知道你知道的,85%你知道你不知道,那你能够去找,在基本的讲解处应该是知道你不知道,任何好的创意都是在找出你不知道的东西,而不是找出你知道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对学生最主要的是这一点,执行当然有不成熟的地方,很难在这方面去评价,这需要另外一方面的专业教育,去讲课,我们有很多工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具箱。


采访

视觉同盟:您看到学生的作品以后,觉得他们以后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跟老师怎么结合?注意哪些方面?
苏秋萍:
需要注意的很多,方面很多,每个阶段都有,我在国内外都讲课,其实我在国外讲课的时间更多,我们管我们的教育叫做挑战策略,真正的挑战策略是了解后再做,做的时候当然又有另外一套程序,每个广告公司有自己专业的程序,但是这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学生们缺乏对生活酸甜苦辣的了解和体会、自己的成长,这很重要。在国内能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不要太过于依靠电脑这类科技的东西,多了解真正中国文化产品,温故知新,把这些概念、这种思维方式学习好,儒家思想等等人文社会上的东西太多,但是现在的学生是否更注重电脑呢?中国的广告只有用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世界第一。

视觉同盟:您是不是认为他们缺少了中国元素的东西?
苏秋萍:
我觉得可能不是缺少,而是忽略了,很多方便,包括广告设计、路牌设计等等,用牌楼等等来做广告,那都是户外广告,我觉得不要再广告范围里面去学广告,做人方面等等各方面可以学的东西一定要多学,大家都说广告都应该取之于生活、源之于生活,然后再用之于生活,但是最主要的挑战是你会不会生活,当年我问老外怎么才能做更好的广告,他说让我尝试去生活。

视觉同盟:简单谈一下中国广告的现状。
苏秋萍:
当然,某一个程度,我们很看好中国广告市场,我们在国内根源上很看好市场,中国的广告应该还没有好到能够盖上“中国制造”牌子的,这些作品一定要是本地创作人做的,我只能说我还没有看到真正有代表性的广告,中国广告的年纪还很小,进化得又太快,没有正规的、典型的进化,而是“非典型”的进化中,这也是问题,我才认为最主要是在学院今时今地的培育跟第一代有代表性的人才是有相关的。


视觉同盟主编廖翔与苏秋萍先生

更多请见
2007 ONE SHOW青年创意营评委苏秋萍
2007 ONE SHOW青年创意营专题

(责任编辑: carcy1983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