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建筑与环境建筑理论资料 → 正文
走进瑞士建筑之二
作者: 马丁•昌茨 来源: swissworld.org 时间: 2007年9月16日

(2)瑞士建筑界的方方面面——瑞士质量  

“好的建筑”,这个词在瑞士的意思当然不会与在其它地方的意思有根本差别。尽管如此,瑞士的建筑文化中还是有一些独到的特点,使瑞士的建筑文化在全球建筑界,甚至在欧洲建筑界都独树一帜。

1、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标的思考方式

最迟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ETH)于1855年在苏黎世(Zurich)成立之时起,瑞士的建筑师教育就完全属于理工学科教育的传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偏重于艺术的各类院校在培养建筑师方面几乎毫无影响可言。即使刚刚成立不久的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Accademia di Architettura Mendrisio)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建筑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被理解为把相当具体的问题进行精确化并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其中,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包括它在物理、材料和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在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一个建筑项目的结构和构造进行周密设计,被普遍视作建筑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筑师希望象画家掌握画笔和颜色一样掌握建筑结构,这种愿望也反映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上:瑞士的建筑界以中小型的事务所为主,人数常常还不到十来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的任何脱节都是要尽量避免的。不过,孤军奋战的建筑师毕竟属于例外现象。由于大家都曾就读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或者相似的理工类院校,因此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标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共同的行业文化。这都构成了良好的基础,便于开展合作,甚至是跨学科的合作。这样,不但弥补了各事务所在人员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也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小型的事务所从而也能在错综复杂的设计任务面前保持竞争力。

2、公共性质的设计任务委托者

公共机构对瑞士的建筑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机构作为业主,经常举办大量的建筑设计竞赛。很多时候,许多年轻的建筑事务所正是由于在这种竞赛中成功胜出,才得以迈入职业生涯。对于很多已经站稳脚跟的建筑师来说,参加竞赛也仍是获得设计任务的最重要的方式。要想理解这一点,就必须首先简单了解一下瑞士的联邦制度和因此而产生的小规模决策机制。瑞士在政治上的观念是,应当尽量分散式地完成各种任务。这种观念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公共建筑领域,有着不计其数的、形形色色的设计任务委托者。比如,瑞士的教育事业基本上是由最基层的行政级别,也就是各个城市和乡镇,分别进行管理的。这就意味着,原则上瑞士的2800多个城市和乡镇都自行规划、建造各自的学校校舍,一般情况下都会为此举办相应的建筑设计竞赛。如果这种竞赛不是完全公开的,那么通常会同时邀请知名的、年轻的、本地的和跨区域性的设计事务所共同参赛。

政治上的决策者、建筑业主和建筑使用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在项目中认真仔细地考虑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需求。在把项目构思具体化的过程中,这种小规模的决策机制有利于培养个人之间的信任感,不过,建筑师们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说服工作。流行的或者标新立异的设计很难被接受。难上加难的是,这些项目还常常需要通过全民公决来批准。建筑设计竞赛的评委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3、建筑艺术

仅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远远不足以形成建筑艺术。建筑艺术除了发挥它作为生活背景这一普通而次要的作用之外,还应经受住人们更近距离的、更认真的检验。如果观察者具有审美情趣的话,建筑艺术应给观察者带来美感。此外,至少对于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建筑作品应为建筑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应跻身于无形的建筑博物馆之中。这座无形博物馆里固然不仅仅包含了划时代的巨作,但是,每一件作品也都应在友好共处、百花齐放的环境中做到不甘示弱。

瑞士建筑可以用现实主义来形容。这个概念不断出现在瑞士的建筑争论中,但它的内涵却很模糊。不过,这个词似乎还是总结了瑞士建筑文化中一个很根本的方面:以具体的日常现实为基础,对这种日常现实进行诠释并把它转化为充满特性的艺术形式。它从理工学科寻求解决方案的文化传统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实用的具体建筑单品,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 wishes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