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对象:德国DFI学院优秀毕业生 胡骁敏
采访人:廖翔
胡骁敏简历:德国汉堡DFI国际传媒设计学院毕业生,曾在丰程广告、德国TRCT Media、Lucius&Heise、三福房产等多家公司负责设计工作,现任上海观感广告美术指导。
视觉同盟:视觉同盟:你觉得英语对于设计师来说重要吗? 胡骁敏:英语当然重要。语言过关之后才能顺利的与同学老师沟通,并且设计是与国际接轨的,作为设计师平时积累素材发掘灵感,看网站、书籍都是需要用英文的。
视觉同盟:你能简单说一下你的经历吗? 胡骁敏:我先是在上海读了三年大专,然后再去德国DFI留学了两年,四个学期,之后被德国设计公司聘用,2006年回国工作。
视觉同盟:在DFI期间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胡骁敏:Gerrit Ahnen,因为他性格比较张扬,上课很有冲击力,激情十足,同学们都比较容易投入。我以前上他的剧本课,他会放一些片子,并且介绍一些排片的流程,很有趣。
视觉同盟:国内外设计教育体制有什么不同? 胡骁敏:当然不同的,国内一般是老师讲,你来学。国外的话老师是不讲很多的,直接布置课题,在互相讨论中共同学习进步。在专业方面,国外的设计学习更加商业化,他们会很看重你怎样把你的作品卖掉,你的卖点在哪里。
视觉同盟:留学和接受西方文化的经历对你有何改变? 胡骁敏:其实改变没有那么大。西方社会比较宽容,没有太大压力,每个人都很注重自己本分工作,可以专心去做东西,让我在这之后对于其他攀比浮华的事情关注得越来越少。
视觉同盟:你喜欢哪个留学国家?为什么? 胡骁敏:我觉得留学去英语国家比较好,德国的设计比较硬朗,英国的东西很秀气的。
视觉同盟: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呢? 胡骁敏:小时候想当医生,现在的话就是想认真一点做设计,希望以后能得奖,得到公众的认同。
视觉同盟:说一件留学期间最痛苦的事。 胡骁敏:做毕业设计。从选主题开始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是单独做还是团队合作?)都可以,一般来说都是一个人做,因为倾向的主题都会不太一样。我之前的四个月其实一直都在变化主题,最早是“基因宠物”,在跟指导老师讨论一段时间之后发觉很难做下去,一个是实现起来很困难,另一个是市场潜力不大,于是改到最后我是做“虚拟旅游”这个主题,让人们通过网站这个平台到世界各个城市旅行。现代社会总会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政治、战争、经济、时间等等这些问题,限制住你的脚步,现在这个网站就会给你一种预先的旅游经历。
视觉同盟:你心目中的设计英雄是谁? 胡骁敏:似乎没有。一般来说都会大批量的看作品,做出好的作品,有自己独特设计风格的人都是设计类的英雄。
视觉同盟:什么让你获得灵感? 胡骁敏:一开始总是由客户的要求来看,通过我们工作的流程来筛选值得延伸下去的概念,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方法一定是要科学的、严谨的。
视觉同盟:你对未来有何计划? 胡骁敏:目前还在积累国内的设计经验,看看几年之后能不能有机会自己创业。
视觉同盟:给未来DFI学生一句话。 胡骁敏:一定要跟外国人多沟通,在国外不要沉溺在自己人的圈子里,要跳出来。
胡骁敏作品








更多内容:DFI-BCUC传媒设计留英桥接课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