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第一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是由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倡议、策划主办的,本活动自提议以来,立即受到全国设计界及广大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热情支持,为了能把此项活动办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设计盛事,大赛组委会为此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本网站也借此机会与本届双年展组委会主席、湖北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筹)主席、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范汉成教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范汉成教授
问:范老师您好,作为本次海报设计双年展组委会主席,您能谈谈为什么要举办本次活动吗? 范:你好!首先我代表本次大赛组委会向关心此次活动的大学生们和参与本次大赛活动的所有成员问好!在我国现行的设计大赛中,近年来也设立了一些国际性的海报节,大赛的设置的确实为提升国内海报水准,刺激国内参赛选手的水平从客观上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事实证明,国内特别是年轻的学生参赛选手在大赛上暂露头角的却很少见,出现这种断层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平时我们给予年轻人锻炼、展示才能的机会太少,为大学生设立的专业性的海报赛事较少,因此借这次活动给大学生搭建一个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才智的平台。
问:请谈谈本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的意义何在? 范:本次双年展是在一定文化条件与学术背景下筹办的:湖北美术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与时俱进的治学理念、武汉特殊的地理优势与文化氛围、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包容兼顾的区域特征。“东+西”正交汇于湖北楚文化的中心,“东+西”交汇于此。本次大赛旨在使中国东西部地区设计互动起来,使国内的设计能够有机的融合,达到全盘互动之目的:同时也旨在将东方的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与碰撞:使该活动成为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设计盛事,推出新人,弘扬华夏精神,逐步走出本土,使其在国际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问:请问下本次大赛覆盖了那些院校的参与与支持? 范:参与协办本次大赛活动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18所国内国际知名院校,其中包括日本爱知县国立艺术大学和韩国弘益大学、美国诺尔大学等。本次活动受到广大兄弟院校和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广泛支持。湖北电视台已开始关注我们的活动,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包括本校院报上等各大报刊上已经刊登了我们赛事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视觉同盟”、“设计在线”、“东方视觉”等网站上也纷纷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
问:请问该活动有哪些评审队伍组成? 范:本次双年展我们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如; 第一:评审委员名誉主席是中国现代设计理论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定邦教授; 作为湖北美术学院主办方的我们首先回避评选过程,在初评与终评中,都没有主办方的评委; 第二:终评评委中,我们邀请了韩国的国际平面设计协会A G I国际会员,韩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安尚秀先生、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汉字设计大师白木彰先生、以及中国知名设计师陈放先生; 第三:初评评委中,我们邀请的是全国一流的资深的设计名家清华大学的何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的谭平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的赵燕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的彭程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苗登宇教授;
问:请谈谈这次活动为什么以“融”作为主题? 范:我们希望中国的设计能融入世界,同时“融”也是近两年来东西方文化的焦点,“融”这个主题其实是一个可以展开的大主题,有非常多可以发展的内容,希望学生尽量拓展对主题的理解,能有比较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为此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文化,最前沿的设计,同时与市场接轨。我们也希望“中国设计”“华人设计”“亚洲设计”能尽早诞生。当然,也是建立在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这个口号上的;
问:请问该活动开展到哪一个阶段了? 范:本次活动已开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了,我们已收到了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作品,包括美国加利福利亚洲立大学和台湾明志大学等。我们收到了很多很精彩的作品,作品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各个国家地域的设计风格,包括思维方式也是非常不同的,作品手法也比较多样。这次活动是全世界不同地区优秀作品的大交流,希望每个地方都有优秀作品来参加,这样也有于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交流。
问:谈谈对大赛下一步开展的计划与展望? 范:我们已对“东+西”、“东+西”海报双年展、“东+西”视觉艺术展进行了品牌注册,为以后可以不限形式的进行平面设计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每位设计大师最广泛和充分地与设计师及社会大众进行沟通。同时,我们将在9月份举行规模盛大的青年设计师作品邀请展,而且大师论坛我们也在陆续展开,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工作室主持人肖勇副教授将来我院进行讲座并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同时,我们将在年底出版相关赛事的画集。我们希望本次活动会越办越好,能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感谢全国设计界同仁对我们此次活动给予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