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人大12工作室主持人徐珂
作者: vincent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6年6月12日
 

徐珂,1968年生于西安,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毕业,96年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攻毕业,之后在京都AMS株式会社、大阪K&T株式会社 任设计师与设计总监。01年回国北京易恩设计有限公司任艺术总监,02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工作室担任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12工作室主持人徐珂老师

采访:樊鹏 廖翔 张海新 沈扬
采访地点: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

视觉同盟:徐老师,您好,感谢您接收视觉同盟的采访。您是十二工作室主要的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十二工作室的情况。

徐珂:十二工作室的特点,说是多媒体,但是我们主要集中在互动媒体方面,包括flash技术,还有摄像头感应技术。然后包括的就更多了,像视频制作、视频方面有些互动尝试还有声音方面的,大方向是这个。其他院校也有很多开设多媒体专业的,据我了解可能会有一些区别。有些院校可能会有影像视频课程,比如说三维的或者是DV的,有些是电子出版的。我们虽然是在设计系里头,但是方向更偏艺术性创作一些。所以说在教学里面,这种纯粹商业性的经验不是很多。

 

视觉同盟:当时基于什么考虑专业方向偏艺术方面多一点?

徐珂:现在我们感觉国内大学教育有点问题,不是素质教育,更像是技能教育。就教你一个本事,然后你出去可以生存,就是这种教育。很多大学都是技能教育,有点像国外的职业学校,教你一个技术,一个生存的本领。我们感觉作为大学教育来讲,这个有一些局限性。我们希望在技能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这种创作能力,在今后的各方面发展来说都会有比较好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上更强调的是这种创造性,这种探索性。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方向,一个特点。这个可能跟清华美院不太一样。

 

视觉同盟:现在全国设计教育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发展,量已经起来了,而且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那么毕业后怎么样找工作,十二工作室对于学生将来就业方面有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徐珂:我觉得这可以和刚才说的联系到一起。比如你技术方面很强,也有一些商业方面的经验,这些能力实际上接触社会一段时间都会有的。但是创造性思维这个习惯是不一定能在社会上培养出来的。从毕业的这几届学生来看,我们的方向我感觉应该是对的。我们的学生进入的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有,公司普遍反映他们起的都是顶梁柱的作用,不管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创造性思维方面,我感觉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是去面试,你拿出来的作品是比较商业、比较规范的,当然这也是一个基础,评判标准也有。但是如果你拿出一个更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对公司来说没见过类似想法的作品,公司可能更会要你,因为企业也需要突破,需要创新。我们不是完全要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当然是往那个方向走。我们尊重学生自己的需求,有些学生想当艺术家,有些学生想有个好工作,有了创新思维的能力,肯定能找到。我们毕业的学生在各个单位的评价都不错,有很多单位负责人都回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再给他们输送一些学生。我们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设计中心

视觉同盟:十二工作室一般怎么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什么相关课程?

徐珂:我们的学生每年都有创作课程,这当然其他院校也有,但是我们的创作课程在内容方面和其他院校不太一样,基本上偏离商业性的东西,纯粹以艺术作品的要求来进行这方面课程的安排。同时课程上我们是有命题的,不过你可以跟着命题走,也可以偏离命题。你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只要跟老师沟通好了,就可以按你的想法做。

 

视觉同盟:那十二工作室的学生是到了大四才开始这种创作,还是大一大二就有相关创作了?

徐珂:学生大一还是学一些基础的东西,这跟所有大学都差不多。进入大二以后我们开始加入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像平面的,网络的一些基础课程。大三以后,主要是加强互动基础方面的课程,还有像视频、音频、编程这些基础的课程。艺术素养培养方面,主要是偏现代艺术,因为现代艺术的想像力、创造力都是比较强的,比如装置艺术、DV艺术还有互动艺术。

 

视觉同盟:十二工作室这种偏艺术的教学模式,从外界的眼光来看会不会担心学生学完以后能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

徐珂:我们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我们的学生也许某个软件不一定玩的那么溜。但是我相信任何公司的商业项目如果想创新的话,肯定要有创意,有了新的东西出现,中标率才可能高。我们培养的定位是希望学生能够展开新的攻势。我们培养的不是中低端的市场需求,而是想培养相对中高端,比中端相对高一些的人才。

 

视觉同盟:那十二工作室在教学方面有没有设置类似管理或者策划这方面的课程?

徐珂:没有这方面的课。因为徐悲鸿艺术学院大的方向还是希望出一些艺术家。但是给我感觉意外的是学生出去以后,公司反映都非常好。因为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做任何项目都动脑子,尽量能够出一些新的想法。然后这个想法再反映给上司,上司就会感觉不是一般的你给他说一,他绝不给你作成二的学生。我们学生可能就是你说一,我非给你做成二,做成三,有可能会偏离方向,但是这种主动的思维习惯,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输出中心

 

视觉同盟:国内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主动性肯定不如日本的强,您以长辈的身份给他们指点一下学好设计该怎么努力。

徐珂:实际上这个很难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一直困扰我的,因为从大的环境来说,很多学生上大学,也是想学点本领,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这是国内学生普遍的想法。怎么办呢?一是我们在课程安排上更偏重于培养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二是具体的教学上采用手把手拽的方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相对弱一些,所以慢慢往这个方向拽。我们现在采用的一种方式是给学生一个相对窄的思路,然后在这个思路旁边再有宽的思路,学生要在宽的思路里面找不着北,就进窄的里面。

 

视觉同盟:徐悲鸿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上?

徐珂:有项目也有课题。常规来说课题更多,因为项目是不确定的。项目来了,就组织一些学生到项目里来。去年做过一个多媒体戏剧,是跟中戏的导演合作的,这算一个项目。还有展览性的项目,但是基本上没有纯商业的项目。

 

视觉同盟:最后对视觉同盟的读者说几句话吧。

徐珂:视觉同盟的朋友为教育真是做了很多工作,我特别钦佩你们。也希望读者们能够珍惜同盟的工作,支持同盟的工作。


合影(右到左)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12工作室主持人徐珂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童岩教授、视觉同盟副主编樊鹏、视觉同盟主编廖翔、视觉同盟编辑沈扬

 

转载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所有链接,更多设计教育访谈请访问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

本文关键字:设计教育人大徐珂
(您可以在视觉同盟文章搜索搜图中使用以上关键词)   

(责任编辑: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