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设计要突显自己的创意-中央美院江黎教授专访
作者: 视觉同盟编辑部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5年11月3日
设计要突显自己的创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专业教研室主任 第九工作室导师 江黎教授专访

江黎:女,1959年生于南京,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毕业。1991年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工艺研究科,漆工专业二年结业。1994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美术教育硕士课程,获美术教育学硕士。1982年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工艺美术师。1983年参与钛金属工艺和新产品含香金属的研制。1984年受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之托,协助郑可教授创建“金属工艺模具班”,担任讲师2年。1986年受北京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之聘,短期任教。讲授装饰浮雕。1987年在《中国美术报》兼职,任工艺版特约编辑、记者。1994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讲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9工作室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日本大学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日本基础造形学会会员。“为坐而设计”大赛发起人。

采访人: 廖翔 樊鹏 张海新
采访时间:2005年10月27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

视觉同盟:您好江教授,我们知道第2届“为坐而设计”大赛已经圆满结束,您能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吗?
江黎:第一届“为坐而设计”是2002年举办的,今年是第二届了。这个展览在命题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就是以人的某一种行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这在国内设计大赛中可以说是最早采用这种方式的命题。而不是采用“椅子设计大赛”或“家具设计大赛”等等这种名词命名。这样参赛者的设计角度就不一样,如果命名是“椅子设计”的话,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首先是椅子原有的形态,就会局限在这上面,为坐而设计可因场地、因人、因不同的时段、因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表现。这样在设计创意上就会有更大的空间。

第9工作室师生正在忙碌准备第二届“为坐而设计”作品展

视觉同盟:是啊,在把这个东西理解成一个“坐”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椅子,就会思路大开,而没有任何局限了。那么这届比赛收上来的作品质量如何呢?
江黎: 这也是我这一次比较担忧的一个方面。第一届比赛提出来的时候,参赛者是基于我们学校(中央美院)的学生,当时学生都是很活跃,而且中央美院的学生在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上相对比较强。这次比赛就是针对全国来征集作品,参赛者包括学生、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很多都是从网上发过来的设计图,从图上看这些参赛作品大多很不错,但是提交实物的作品看来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设计教育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完成设计的最后阶段。动手制作实物模型的能力不够,不能完整的实现设计想法。

视觉同盟:那么通过这个比赛,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将来通过我们的教学会不会有所提高?
江黎:当然希望会有所提高,我们会倡导同学要动手完成一些实物的设计作品,让同学参与整个全过程,使他们的整体能力有一个提高。

第9工作室师生正在忙碌准备第二届“为坐而设计”作品展

视觉同盟:这个比赛将来会不会继续下去?
江黎:其实我们从第一届的时候就尝试一种设计比赛的方式,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做这种实物(模型)设计比赛,这种形式的设计比赛在国内几乎没有。那么,第一届算是在国内家具设计比赛中开了先河。另外从经费资助上来看,国内企业目前对于参与到这种学术活动上兴趣不大,还认识不到它重要性,比如能提升企业的设计文化形象等。观念还没有转过来。即使给一些资助,他们看重的是短时商业上的效果,很难使这个活动更纯粹。所以这两届活动在经费运作上是很艰难的。主要还是学校方面的投入为主。不过我觉得即使困难也得有人去倡导这类活动,对设计和文化的探讨会带来很大作用。

视觉同盟:我们知道克拉尼先生也是这届活动的评委。
江黎:啊,我们也是很偶然邀请到克拉尼先生,当时他欣然就答应了。他也是正好到深圳参加一个设计论坛然后顺便到北京来,也正好和出版社合作出了一本书,过来做一个发布会,也是顺便吧,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视觉同盟:我们知道卡拉尼先生过来会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课程和讲座,他的设计理念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学生?
江黎:我觉得会有,他的设计观念正好和我们的设计教育上有一个不一样的方式,其实在国际上克拉尼先生的设计思想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认为他不是在搞设计而是在搞艺术。但是克拉尼认为他设计的产品是非常符合人的需求,是与自然和谐的。他的背景很有意思,开始是学雕塑的后来又拿了空气动力学的学位,他的理念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江黎教授接受视觉同盟专访

视觉同盟:您对设计上的抄袭怎么看?
江黎: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头疼的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力度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弱点。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我想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情况会有所改进,我们有的厂家在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可能一时的抄袭会带来短期内的一定利益,毕竟研发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长久发展和见效的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就算暂时的抄袭也只是一个表面形态的复制,基础的东西,在材料,质量,结构上一些关键的东西都不到位。

视觉同盟:这方面我们会对学生有什么教育?
江黎:首先从我们学校入学考试上,我们就比较看重学生的创意思维,如果答题上看出是抄袭或背来的马上就被刷下去,即使画的再好也不要。从基础教学上,如果看到抄袭的作品,我们也会让他马上改正。我们鼓励学生自己的原创。“为坐而设计”也是这么提倡的。第一届的作品也是很有创意的,包括很多从国外请来评委都认为这个比赛很不错。

视觉同盟:您作为中央美院第9工作室的导师,教学上有什么核心理念?
江黎:我一直在想,工业设计是根据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一套设计方法和程序。那么我们搞设计不能仅仅限于工业生产?我们可以从另外一种生产方式去研究,象做艺术一样去做设计。比如利用小批量的或手工的加工方式,这是可以联系到我们本土的一些传统工艺的加工和制作方式。这样就更加便于挖掘和运用本土的一些设计要素。现在一些工业设计比如一些手机设计比赛,大部分作品缺乏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摆出来看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设计,趋于大同,这可能是我们过于把工业设计的这种生产方式局限化,形态的表现缺乏个性。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也是第9工作室的一个研究方向,让学生更多地挖掘一些中国本土的东西。现在一说中国,很多人总会拿一些传统纹样的符号来贴标签,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很肤浅的做法,还得从一些基础的材料、工艺来考虑。怎么把这些融入到当今的设计和生活当中。另外对于工艺的理解,现在我们总会把一些工艺的东西放在传统的里面,样式化、模式化。给人感觉有距离不能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怎么把这个东西挖掘出来成为一个大众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视觉同盟:我们第9工作室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样的?
江黎:教学方式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目前我们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和比赛和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实践,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虽然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和经济利益,但是学生的设计思维一般会受到客户的左右,并不利于本身设计水平的发展。

视觉同盟:但是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
江黎:我觉得进入社会的能力并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是和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系。这需要他自己去找到与社会接壤的契合点。教只能是一些基础的规律性的东西,但不能模式化。如果我们教他一个模式化的东西,就会像我们日常遇到的推销员似的,他的语言变的模式化了,别人也听不进去了。学生只有在社会中经受磨练,才能学会与社会接壤的本事。

视觉同盟:们知道您过去留学日本,您对留学的看法?
江黎:我在日本六年包括后来在欧洲的半年,这两个地区都是设计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他们很多日常的用品都是采用艺术的方式去做,目前这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缺乏,而且产品设计师的地位还不够高。象国内有名望的设计师目前很少,企业宣传的也很少。一个产品的核心应该以其设计师为主导。现在国内服装设计界已经有一些知名的设计师和品牌了,但是产品和家具还比较少。这在国外就不是这样的,象大家都知道宜家家居里面很小的一个产品都有说明由哪个设计师的设计,有很多国的设计师的产品,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的,这个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想我们并不是没有基础,而是观念需要转变,如果观念有了转变我们发展会很快的。

视觉同盟:对于想出去留学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江黎:作为设计来说我们是要出去学的,国外的设计教育也是很先进的。如果短期出去不要太担心语言和生活环境的问题,像前一段时间我带学生去欧洲短期考察,光通过看已经是收获不少了。毕竟设计是一个视觉的东西。比如我去欧洲也不懂当地的语言,但是我通过看一些地图和标识就能读懂一些日常所需的功能指示。视觉图形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只需眼睛看懂。如果是想读一个学位长期留学的话,当然你一定要先把当地的语言学会。

视觉同盟:您在国外也留过学也在国内从事设计教育多年,您认为我们和国外在设计教育上的差距是什么呢?
江黎:我觉得差的挺远的,我在日本也学习了教育学这个专业,我就发现日本整个国民的设计素质是从儿童教育时期就有这方面的课程培养,他们都知道一些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欧洲也是这样。我们的大学设计教育目前还是在做设计的普及工作,还是有待于提高和发展的。现在报考研究生的学生过来找我,很多只有一些电脑上设计图,让他手绘就不行,大学4年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型,所以还有很多问题。

视觉同盟:那您觉得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呢?
江黎:我觉得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现在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在电脑上,缺乏一定地动手能力;而且不会自觉自主地去做一些设计和研究,除非给他一些作业,或有个什么设计任务才去做。我想应该花多一些时间自己去思考去主动地做设计的研究。

视觉同盟:最后对我们读者说几句吧。
江黎:希望大家热爱生活 热爱这个职业,多做自己喜欢做的设计。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第9工作室导师江黎教授(中),视觉同盟网站运营总监张海新(右1)、主编廖翔(右2)、副主编樊鹏(左1),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生刘洋(左2)
 

(责任编辑: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