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美院B座大厅中的展览海报
2025年10月26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视觉传达设计系、清华-北服视觉传达设计虚拟教研室共同承办,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世纪座标(天津)品牌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晏钧设计有限公司及北京锦连环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高中羽设计文献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由马赛、覃川担任总策划,王国伦、何洁教授任学术顾问,原博教授任策展人。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院、天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苏州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台湾形象策略联盟、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和行业代表,高中羽教授的家人、挚友及学生们共同回顾高中羽教授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行业建设方面的学术贡献与历史意义。
 展览序厅前来自各界的祝贺
 设计实践单元展出高中羽教授的大量设计案例
 著书立说单元展出的高中羽教授著作及手稿
 学术影响单元呈现高中羽教授的学术活动及其荣誉
开幕式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原博主持。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高中羽教授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念与当代艺术教育“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的方向高度契合。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考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的讲话精神,认为高中羽教授早在20世纪末便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了这种教育观。他强调,高中羽教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文化研究为支撑的教育框架,推动了设计从技术型教育向学理型研究的转化,为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覃川
策展人原博教授回顾了展览的筹备历程。自2019年为高中羽教授举办展览的动议发起至今,历经数年进行文献搜集、整理、研究与设计工作,最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呈现。展览以 “回望与传承”为主旨,通过“生平年表”“求艺从教”“设计实践”“著书立说”和“学术影响”五个单元,回望高中羽教授将设计理想融入教育、创作与研究的一生,展现他作为设计教育的耕耘者、设计实践的躬行者、设计理论的精研者、设计思想的传播者的不同侧面。展览系统梳理高中羽教授在设计教育、视觉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成果与思想,既再现个体的学术经验,又揭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生成机制。原博教授表示,本次展览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更在于通过文献整理与展览叙事重构学术脉络。她认为,展览作为一种学术场域与沟通媒介,使人们在重新链接高中羽教授实践经验与学术思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传承的力量与设计的多元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策展人原博
高中羽教授夫人常玉芳女士代表其子高毅致辞,向主办方及筹备团队表示感谢。她说,本次展览对于家人而言意义重大,不仅是对高中羽教授艺术生涯的回顾,更是对其教育理想的致敬。家属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大量个人档案与原始资料,使展览在史料完整性与学术深度上更具研究价值。这些资料涵盖高中羽教授从学生时期的绘画习作、教学阶段的课堂笔记,到学术研究时期的设计方案与文字手稿,系统呈现了其作为设计教育者在不同阶段的探索与成长轨迹。
 高中羽教授夫人 常玉芳女士
随后,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教授致辞。她认为,高中羽教授的教育理念以理性分析与文化反思为核心,强调设计教育的知识体系建设。他将东方哲学中的“格物致知”精神引入教学实践,通过问题导向与情境研究引导学生理解设计的社会性。她指出,恩师倡导“从生活中汲取创意”,重视设计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启发思考。赵璐教授表示,高中羽教授的设计思想犹如长明之灯,持续照亮后学的前行之路,激励着后辈在设计教育与研究领域不断深耕。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璐教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原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黄维教授总结了从高中羽教授身上学到的学术品格、洞察锋芒、分享境界、高效准则和严谨风骨五种珍贵品质。他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并指出,高中羽教授所传递的正是这种心灵的唤醒与人格的濡染。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原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黄维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陈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高中羽教授在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建设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他提出“问题驱动—实践检验—社会回应”的教学逻辑,重视课程结构的系统化与研究导向的教学方式,倡导以设计思维回应社会实际问题。陈磊认为,此次举办高中羽设计文献展暨学术研讨会,对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是我们对前辈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设计教育与实践中探索前行,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而努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陈磊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绵阳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杨仁敏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与高中羽教授在1994年为《中国设计年鉴》入选作品初审的经历。他说,高中羽教授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逻辑思维与非同寻常的洞察力,他认为,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事”——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他始终以实践观察为基础,从中发现问题,展开思辨,勤于思考是他倡导的一贯作风,这种持续的发现与反思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泉。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绵阳艺术学院执行院长 杨仁敏
开幕式后,来宾们聚集在海报前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
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陈磊教授主持,来宾们围绕高中羽教授的教育思想、设计成果与学术贡献展开研讨。
 研讨会现场
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何洁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高中羽教授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教学体系的核心特征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他以“目标—实践—反思”的教学逻辑构建课程结构,强调教育过程的研究性与批判性。他指出,高中羽教授的教育思想促进了设计学科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过渡,为中国设计教育的学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何洁教授
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王国伦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与高中羽教授多年的学术交往,他从高中羽教授“脱稿连续讲授数小时”的讲座中,见识其扎实的知识积累与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学术精神令人敬佩。他认为,高中羽教授在研究中始终保持理性与独立,注重从社会现象与文化语境中提炼研究问题。他强调高中羽教授将传统艺术的研究方法与现代设计思维结合,推动了中国平面设计学术话语体系的建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王国伦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陈幼林教授从绘画训练、品牌理论与教育方法三方面评述高中羽教授的学术特点。他指出,高中羽教授以坚实的造型能力为设计教育的基础,主张视觉语言的形成应建立在绘画训练与观察能力之上;同时他将品牌战略引入视觉传达研究,使设计教育从图像表达扩展至系统思维与管理策略层面;此外,高中羽教授在教学中注重逻辑严密与方法规范,对学生的研究训练提出高标准要求,形成了以系统研究为导向的教学传统。
 天津美术学院 陈幼林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平面艺委会副主任吕曦教授在发言中以“三个“严”——严肃、严格、严谨概括高中羽教授的教育风格。她指出,高中羽教授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常以生动的现实案例讲授设计问题,使理论与实际形成有效互动;在方法论层面,他注重将平面设计思维内化为长期的思维方式与专业自觉;在学术态度上,他主张“终身学习”,随时记录思考、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吕曦表示,这些理念对当代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职业伦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激励作用。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平面艺委会副主任 吕曦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向海涛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高中羽教授在学术上为川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对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向海涛教授
台湾形象策略联盟执行长、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顾问林采霖作为高中羽教授的首位博士生发言。她指出,高中羽教授以理性思考为核心,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结合,对两岸设计教育均产生深远影响。她认为恩师所倡导的研究精神与自我更新意识,已通过学生群体在不同地区得到延续。
 台湾形象策略联盟执行长、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顾问 林采霖
晏钧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晏钧发言指出,高中羽教授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授人以渔”,注重培育学生自主研究的方法与独立判断能力,将设计视为理解世界与社会的思维方式,也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晏钧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晏钧
北京锦连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王平认为此次展览意义深远。她以爱思考、爱交流、热爱世界,概括高中羽教授的教育精神,认为这种“以爱为本”的情怀是艺术教育的源动力。
 北京锦连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 王平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海辉介绍了高中羽教授从1990年代起参与行业制度建设,提出企业形象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并在设计管理领域建立了研究模型。他认为,高中羽教授在学术与行业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转化机制,为设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陈海辉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发言指出,高中羽教授的教学影响不限于设计领域,也对绘画思维与视觉语言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他回忆与高老师共同探讨“视觉生成”与“墨点子开路法”的过程,认为高老师以实验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对创意的探索能力,这种启发性教学方法在当代艺术教育中仍具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潘虎在发言中谈到,高中羽教授的教学强调“设计的可验证性”,要求作品建立在逻辑分析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这一教学方法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职业实践,使其在包装设计与品牌研究中始终以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潘虎认为,高中羽教授将学术理论与商业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阐释得极为清晰,为设计教育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范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创始人 潘虎
在自由发言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马泉、张歌明、陈楠、王红卫、周岳等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歌华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设计策展人曾辉以及高中羽教授的学生代表先后发言,围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教育的知识化转型”及“学术精神的当代意义”等议题展开讨论。发言普遍认为,高中羽教授的教育理念在当下仍具启示作用,其强调的“知行合一”“研究驱动”“社会导向”等思想,构成了设计教育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马泉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张歌明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王红卫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陈楠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周岳教授
 歌华文化发展基金会 艺术设计策展人 曾辉
高中羽教授的夫人常玉芳在研讨会最后发言,回忆了高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节与为人风范,并向今天出席研讨会的来宾以及多年来传承其精神的学生们表达感谢。会议最后,何洁教授对本次展览与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对展览的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以及策展与执行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常玉芳女士总结发言
最后,何洁教授对展览的承办、协办单位及策展团队表达感谢。他提到,展览与研讨会的筹备凝聚了众多师生与同仁的心血,从策划构思到现场呈现都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他认为,本次活动不仅呈现了高中羽教授的艺术思想与教育精神,也为设计学科的传承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