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小钻风:大家好,我是三分设-体验设计共创社区的主理人-王翎旭(益达)
好吧,我又来给大家紧紧皮了,就在 8 月 26 日周一,“蓝色巨人”IBM - 中国,不同寻常的举办了一个只有 3 分钟的全员大会,IBM 全球企业系统开发部副总裁 Jack Hergenrother 宣布,IBM 基础设施决定撤出 IBM 中国系统中心(CSL)与 IBM 中国开发中心(CDL)两个业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工作,将实验室转移到海外其他的 IBM 基础设施基地…这种发言浓缩成 2 个字“裁员”。没想到呀,就在 IBM 进度中国 40 年之际,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其实,这并非第一家大型外企撤离中国,也不会是最后一家,那些被誉为“职场打工人的天堂”的外企,纷纷解散中国地区业务和团队,拿到丰厚的大礼包的打工人是悲还是喜呢?
就在 3 个月前,我写一篇字节跳动也大裁员的文章,备受社区伙伴关注…全村唯一有出息的孩子 ,没想到也裁员了。
字节大裁员,再无 UXUI 设计师,这只是开始!
持续不断的裁员(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关停不盈利业务部门),先进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席卷各个行业领域),全国设计师的激增(大量国内外设计专业毕业生流入市场),万万没有想到,随之而来的竟然是,用户体验设计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
对于用户体验(UX)设计师,今年是一个又无奈又恐惧又欣喜又焦虑的一年。还算坚强的小心脏伴随着市场凉透了~随着身边一波又一波的设计伙伴离开(被裁员,拿着大礼包,还有点羡慕),用户体验设计的影响力也呈现出断崖式消减。与此同时,对先进技术(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冲击力毫无防备,设计行业从业者不得不进行反思,新革命新战役早已打响…需要更新装备重新武装自己加入战斗!
数字产品研发是我们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主战场,我们所担任的角色产生重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从而预知不久的将来用户体验设计可能呈现的样子,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来适应未来商业世界各种各样的战役。
一、技术让用户体验无处不在
回顾过去 20 年,视觉界面在技术的基座上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发布,开启个人数字显示和应用的新纪元。时至今日,我们身处在一个视觉界面无处不在的世界。在此期间,用户体验设计师(UX)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里的重要角色迅速崛起,同时,也为非设计师科班的职场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道路(前面几年,由于用户体验 UX 设计需求旺盛,也让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没有从事过用户体验设计的在教学,镰刀之快恨,韭菜之肥美)然而,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一场足以影响设计世界的百年大变革,这将从根源上影响用户体验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努力突破,过去所定义以应用为中心的视觉界面时代已经过时。虚拟助手(如 Alexa、Siri 和 Google Assistant )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新时代的主导,但是,现阶段的普及程度更多是源于产品的分发网络,并非是用户实际使用产品功能频次。一直以来,有一个绕不开的巨大挑战,这些虚拟助手在理解用户意图,从而代替用户采取行动的能力非常有限。
科技驱动未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崛起即将掀起巨大浪潮,此刻早已蓄势待发,准备将语音交互推向主导地位。OpenAI 与 Jony Ive 联手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性产品(最新的iPhone 16),把人工智能纳入产品)。在我粗浅的见识下,可预见的未来,用户体验设计将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视觉界面。而是通过语音交互、对话系统、虚拟/增强现实(VR/AR)等多模态方式实现,视觉界面可能不得不退居为辅助角色。
这一切变化引发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品牌化、个性化、全渠道体验的世界中,用户体验设计(UX)将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二、产品设计正在商品化
纵观过去 20 年,数字产品设计不断在演进。就我个人而言,经历写实风格、拟物风格、微质感风格、极简主义风格等等,一波又一波浪潮推动界面设计的发展,然而,在这些风格之间不断的切换,腾转挪移一番,简单复制粘贴模式,抄袭和借鉴往往难以区分,更多只是为了炒作,「微创新」成为能够修饰的美好词藻。如今,跨企业应用生态的原子设计系统。「复用」恰到好处的出现在面前。
再看设计工具,我已经从使用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 等印刷媒体工具(早在,我就读大学期间,通过 PS 5.0 完成设计海报作业),转向专为数字产品设计协作所打造的工具。我目睹了像 Sketch 这样的颠覆性工具 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推动工作伙伴和我一起使用 Sketch 3 设计图标),但是,随后又被新一代协作设计工具所取代。数字产品设计流程也在不断的演进。我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模式也转变为高度协作、迭代式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更多角色,也包括用户,在一个平台工具上协作)。
无论是设计风格、设计工具,还是设计流程,虽然不断在演进,然而最终导致数字产品体验的高度趋同(用户视角 ,不能说差不多,而是一模一样)。比较一下,搭载 Apple iOS 和 Android OS 设备的用户体验,你会发现相似之处远远多于差异(一般人,不会思考这个,更不会觉得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Brad Frost 提出的原子设计原则开启了现代设计系统运动,最近他更是提出了全球设计系统的概念。对于全球设计系统这样的提议,的的确确具备充分理由和可行性。由于多年的磨合,用户已经形成了对数字产品运作方式的固有认知,同时,聪明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也恰恰利用这种用户认知设计设产品。即便在 10 年前,各家数字产品在设计风格还争奇斗艳,差异十足,然而,如今也已融合成一种通用的用户界面大杂烩。与其创造新的信息分类和查阅信息的方式,大多数企业决定效仿电商行业的前瞻性思维,纷纷去尝试新的信息交互方法。
设计工具也不断寻求创新,利用先进技术(远程协同、人工智能等等)为产品设计的未来铺平道路,提高可重复任务的效率(简单的说,就是提质增效)。我们非常熟悉的设计系统,模式标准化,页面批量制作(包括设计和前端开发)等任务非常适合人工智能(AI)处理。Figma 最近收购前端无代码工具 Dynaboard 就是为了这一趋势加速到来。
擅长像素级操作的设计师们现在可能需要学习操作新的设计机制(一线大头兵换上新式武器,首先学习如何操作,然后继续战斗)。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创建标准和规则来指导执行所有繁重构建工作的人工智能 ,对于那些还没有设计师系统或者还没有用上协作工具的团队而言,都是降维打击。未来,用户设计师将需要识别企业的最佳契机来进行品牌塑造、个性化定制和用户体验增强(全域设计的策略型设计师)。
在设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不再需要设计的情况下,设计师应该在哪些环节发挥最大价值呢?
三、现在人人都是设计师
我悄悄在三分设·知识星球上进行了 1 年多的设计师职业指导,我发现大多数与我会面的朋友是来自其他行业,更多是希望进入用户体验设计(UX)领域的爱好者。激发他们对用户体验(UX)的兴趣主要源于各种用户体验设计(UX)训练营和在线课程,绝大多数课程将我们的这个专业描绘成一种轻松、充实、薪酬优厚的职业(这一点怎么和设计师培养如出一撤,都是忽悠进设计圈)。虽然,相比其他设计专业,用户体验设计(UX)确实多多少少具备这些特点,但是,我们作为从业多年的设计师都明白,这些看似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我们持续不断的好奇心、奉献精神和辛勤工作才能获得(通宵工作看不到)。这种错误的传播已经传递给成千上万的年轻设计师们了,然而,他们所接受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很不耐打。尽管他们都来自各个名校设计专业毕业,但往往缺乏真实项目的实战经验。或许,纸上谈兵也无法自圆其说。他们很大程度还需要依赖企业进一步培训。我相信今年预计有蛮多人将不得不回到其他行业。(建筑设计师未必 )
在过去几年,无论是设计类高校,还是设计行业都在倡导设计思维,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宣传」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洗脑是一把万能金钥匙),可以解决所有商业问题。我一直认为不断的宣传,就可以证明我们设计师的价值,从而打开机会之门,并使商业利益相关者认同我们带来的独特价值。然而,在宣传过程中,我们热衷于向所有人培训和灌输设计思维,这个象征设计“成熟度”的标志反而贬低了我们的服务,造成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们工作的错误引导。更有“无德”的设计培训机构,宣传可以在短短 6 个月培养出年薪百万的设计总监,这种虚假口号(标记为欺诈也不会过),最后项目失败,这是必然的,一句抱歉,考虑不周,草草了事~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韭菜却是一茬又一茬的。
时间会验证对与错。然而,最终效果是一把双刃剑,在许多公司,设计思维被呈现为一种过于简单公式,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将其应用于任何事物。我们没有很有效传达正确的理念,在复杂的组织里,将设计思维大规模应用于复杂应用设计的过程是需要的专业技巧和丰富经验的,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提供给每个人使用这些工具的结果是产生数百个小型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让整体的产品体验得以提升,沟通协作更加便捷顺畅。但是,更高层面、更广泛的战略凝聚力还是触及不到。
总而言之,选择用户体验(UX)作为职业的人通常都很聪明、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有时候需要夸一夸自己和伙伴们。用户体验(UX)设计最能够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以开放的态度欢迎每个人是我们的天性。但如今,最大的挑战在于辨别我们应该从这里走向何方?也许,我们未来的关键在于恰恰需要超越设计思维,采用一种变革性的思维模式。
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师(UX)如何传达个人为企业带来的独特价值呢?
四、产品成为三要素的关键一环
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的地位,独立自主的 UED 团队,管理上百位不同职能的设计师,拥有自己的小金库并自负盈亏,同时还能提供给企业更多利润。构建由产品管理、用户体验设计和工程研发所组成“三驾马车”领导层。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组合还未形成稳定的三角架构。总而言之,产品管理往往始终掌握着设计成功的关键。
一个简单例子,评估设计项目的商业价值。这涉及到与产品进行互动,找出设计任务和商业价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不难理解,产品领导力是创造价值的关键。产品角色创建产品性能与商业影响之间的联系,赋予他们最大的影响力。更大影响力就有更大的号召力。
用户体验设计(UX)一直以来难以证明对商业的影响,因为这一点并非设计的核心。从定义上来说,用户体验设计(UX)侧重点就是代表用户。仅凭这一点,就让各个 UED 团队和设计师们面临一个完全无法完成的任务:试图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如今,客户体验孕育而生,通过作为付费用户的代言人发言,貌似话语权提高了不少。然而,很多时候,设计和产品领导层之间脆弱的合作关系,陷入低影响力的设计角色也是比比皆是。
用户体验设计(UX)还想在谈判桌上保留一席之地。未来务必由一位拥有商业思维的领导者来代表设计师,这种领导者需要在商业价值中展示用户体验设计(UX)的影响。
我们需要能够理解两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并能够指导价值创造过程的产品领导者。他很可能是来自设计或产品部门,能够展现出领导这两个职能的专业能力。拥有产品和设计混合型领导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在 Figma、Pendo 和 Airbnb 等企业比比皆是。
设计领导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商业敏锐度,并进入曾经只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力领域?
作为一名从业 13 年的设计师,我时刻会反思,设计师在现阶段身处行业的生态位。往往很多设计师存在一个巨大的误解,就是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尤其在流程、制度较为完善的“大厂”设计专家们,更需要认清平台和自身影响力的边界。“设计让一切变得更好”这句话曾被印在 T 恤,当脱下这件 T 恤之后,是否还会拥有光环?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获得影响力和资源。我从未怀疑,因为每一份工作就是需要我们在自信和自负之间保持平衡。
停下来一个思考,我们是否希望泛滥成灾的屏幕成为我们的遗产?在没有新的交互方式,没有新的视觉风格,没有新的业务形态,经济下行的阶段,用户体验设计该如何面对生存挑战?提出产品存在新问题?还是探索新的策略?感谢新科技给我们用户体验设计师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机会,鸿蒙系统、折叠屏手机、Vision Pro、人工智能,还是出海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改进现有体验的好机会,正在我们面前,重新聚焦善用我们的技能,并继续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角色。
我们一起加点电,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