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院校资讯 → 正文
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23年12月19日

12月16日,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又一重要板块,“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举行。在“新_角色”的大会主题下,高峰论坛集结了国内外近三十位来自设计专业学位、交叉学科设计学科评议组、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教指委等诸多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升维:智能时代的大设计”“ 构建:美术视域的大图景” “涌现:人机共创的大爆发”“ 破壁:多元学科的大融合”四个话题下,对AI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展开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的研讨。在AI极速迭代的新语境下,专家学者们在差异和共识中不断打破艺术设计的原有边界,重新思考和勾画设计文明的未来蓝图!


高峰论坛现场

“升维:智能时代的大设计” 的会场邀请了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的院校长、教授,从“重塑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智能时代下的设计思维演变”的核心问题出发,分享和交换了不同院校基于不同办学理念、办学路径和办学特色,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做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以及学科交叉的创新探索。如何应对未来设计师的角色转型和全球设计策略的升维?嘉宾们既回望过去,更面向未来,在热烈的分享与思辨中带领观众审读 “大设计” 在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创造的能力与价值。


“升维:智能时代的大设计”会场


主持人:吴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AIGC的时代最好的结果是让机器更像机器,让人更像人;还好的一个结果是让机器像人,让人成其为人;最坏的一个结果是让机器像人,让人成为机器。我们一起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一个新的文艺复兴,用人性的光辉突破计算理性的牢笼!”

“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讨论问题,展望问题,最后还要回到具体做什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能够培养出大师和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承担从教育大国提升到教育强国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设计师的工作将更加注重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模拟仿真、交互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具备跨界协作,创新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能力。”

“我们要发挥新文科、新艺科的特色,彰显我们的影响力;要发挥讲故事的能力,用艺术、用设计赋能,利用它的感召力讲好中国故事——这都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塑造国家完美形象,艺术设计教育、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所能彰显的作用和贡献。”

“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应用型学科,设计的行为、设计的知识或者设计的主张从来没有领先的说法。这是因为设计永远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慢慢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变化。包括今天所谈的GPT,所有的设计都是在社会变革中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新的知识组织,形成新的认知去实践。”

“今天的设计应该说已经足够多元化,但是我们发现设计的边界是前所未有的模糊。任何一个时代下,优秀的设计都包含着人文情怀、艺术审美和科技发展这样一些因素。培养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一流设计师和设计研究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向美而生,从设计开始!尊重科技力量,智慧升级设计思维层次,要有智慧的活着,有智慧的设计,有智慧的工作,有智慧的交友,有智慧的创造我们身边的一切!”

在“构建:美术视域的大图景”的大主题下,嘉宾们分别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AI冲击下,艺术、美术领域的“变与不变”问题展开系统性的研讨。从教育部学科目录的“变”,到艺术核心和本体的“不变”,再到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中技术的“变”和民族性、创新性、多元化发展特性的“不变”,论坛最后回归至智能时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的高度,分析和探讨AI为艺术和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的新教程和新模数。针对艺术审美应如何适应数字化新趋势的关键问题,嘉宾们一致强调,应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带给我们的变革和挑战,一方面“不能把眼睛闭起来”,不能对所在的AI时代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不能在关注这个时代的时候忘掉了艺术家的本分”,要守住艺术作品的本心与价值。


“构建:美术视域的大图景“会场


主持人:覃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希望我们能够积极面对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给艺术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适应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强调跨学科和文艺贯通的精神,将文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统一在人文精神的框架下,用数字技术提高培育优秀的艺术家的效能。同时,强调艺术思维对科技创新的激发,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学科建设,以艺术探索的能量形成双向多边的综合知识,产生新的文明成果。”

“我们要快步跟上新的形势,把握艺术学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按照艺术学科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懈加强内涵建设,为国家培养一大批艺术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领域的高质量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关于艺术的定义可能众说纷纭,然而情感、想象力以及美的形式才是构成艺术中永恒的部分,除非我们发展出新的、与人类的真正需求相融,与自然环境相融,与世界为我们提供的资源相融的生活方式。在艺术中既关注瞬息万变的变革,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更要坚持永恒与不变的内容。”

“艺术发展,一边是永恒不变的经典,一边是变的状态,即当代性的体现。作为清华美院来讲,不变的一面是要夯实基础对本体的坚守,变的一面是要发挥好清华大学全学科的大的学科背景平台优势,艺科融合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亮点。这两点之间要通过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思考,达到比较完美的融合。”

“一件事情做五年做不好,做十年不会差,做二十年准能成。要做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追梦者,做一个探索艺术的无畏者,做一个生活的优雅者,艺术是探索人类情感的奥秘,唯有热爱才有艺术的发现和创新,唯有热爱方可抵御岁月的漫长。”

围绕“涌现:人机共创的大爆发”的核心议题,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的专家教授从不同维度,对人工智能如何作为一个更“合拍”的合作伙伴和更有效的创造力“催化剂”,人机共创的新模式如何更好地融入设计教育、设计产业、以及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等系列问题,展开了火花四射的碰撞与交流。嘉宾们热切讨论了社会生活、时尚美育、艺术创作、主动健康、自我表达、电影动画、“驱动”体验等传统话题如何通过新技术与艺术设计重新链接,从技术底层进行再创新,同时也鼓励艺术家、设计师们“热情地拥抱”和“冷静地思考”从大模型中“涌现”而出的创意浪潮,用实际行动去与未来互动。


“涌现:人机共创的大爆发“会场


主持人:师丹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学术主任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更努力的去画画,更深刻地理解色彩,更认真地去造型,更多的去阅读。当你的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才有能力和人工智能系统对话,GPT是丰富的系统,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你会被它着走,反之你应该带着它走。”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一定是数字技术无法替代的,但能运用数字技术的人才。设计教育内容的改变一定更加倾向于感觉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博弈能力的培养,未来设计教学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多维度的教与学的系统模式。”

“这是我的思考方式,我们作为设计师如何去定义算法并且使用算法,让算法为我们所用。我们有直观的直觉,要创造出新的使用方法,我们要避免算法的错误使用。所以我们要参与到对话中,要共同去确定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此,我们才能够既成为用户,同时也成为创造者。”

“设计或许面向危机的时候正是充满机遇的时候,在这么智能涌现的时候,能不能通过机器来增强人的能力,来解决现实的比如说健康问题、出行问题、支付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可能是最好的机遇、最好的时代。”

“设计者是想象者,我们通过工程的技术去让创意成为现实;设计师要明白我们的限制是什么,我们需要创意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做出设计,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创造;设计者应该成为伦理的捍卫者。作为设计者,我们的使命是理解和释放出这种表达性的潜力,然后来重塑人类的体验。”

“我觉得人工智能在艺术圈也有美好的未来,虽然我不知道它具体的走向如何,但确实我们已经看到,在70年代动画就出现最早的CG内容,而现在CG生成的动画已经让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更加容易。我希望人工智能也能像曾经的动画一样有美好的未来。”

“我做的并不是让齿轮转起来,让机器动起来,而是更多的关注如何调动人,让人与技术互动。我更多的不是希望人看机器为我们服务,而是让人成为交互的本身。”

“破壁:多元学科的大融合”的会场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院校长、教授,就AI时代下艺术与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交叉学科的建设及相关人才的培养等问题碰撞思维,广泛讨论。当从时代的裂缝中窥得“未来的创新要从交叉领域产生”之后,嘉宾们从不同专业角度、不同实践基础出发,积极回应“交叉学科下的设计到底应该如何做”“学科交叉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在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中不断激发思想的涌现,探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更好的路径和研究思路。


“破壁:多元学科的大融合“会场


主持人:杨冬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AI能够快速地帮助我们从低能向高能、从单能向多能的发展,包括未来从多能到超能,从超能到异能的发展。这个工具能够有力改变原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也能更好地打破现有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壁垒。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自己把这些拆开,相当于把“辫子”剪掉,重新以新的方式出现。传统的设计师都是画图,现在工具发生变化,思想发生变化,应对问题的途径也应发生变化。”

“材料科学进展非常重要,计算机的算力已经变成一种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已经变成基础设施。我们希望引导同学们关心更广阔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围绕科学,不光是技术,从计算机技术回到计算科学,甚至回到数学,回到几何和代数。所以我就拼命谈‘科技艺术’这个词,一定把‘科’拉回来。”

“来自人文积淀独特的哲学思辨所形成的设计创意是AI现在做不到的,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做到。但是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同样的设计创意方向中更精准,保证我们的设计不仅具有艺术的高度,也有技术和服务的大众生活的质量提升相关的可能性。”

“现代设计给我们一种功能,它是针对美好生活,是整体设计,是社会设计,当然社会设计也是有局部的,是各个环节加在一起的。今天设计师可能不仅要会画图,还要有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这一点是需要的。”

“学科交叉并不等于交叉学科,学科交叉是交叉学科形成的途径,通过学科交叉以后的结果有可能产生交叉学科,但是也并不见得能产生。推进学科交叉比建设交叉学科更为重要,实施‘设计学+X’计划,只有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新的概念方法和新体系。”

主旨演讲和高峰论坛之后,12月17日-24日,大会的收官板块——“AI导师元桌课”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热火朝天地举行。为期一周的“元桌”课上,来自不同专业的一线教师与AI技术“饰演”的虚拟导师角色组成“导师团”,联合开展了系列别开生面的设计创意和学科跨界课堂。“AI导师元桌课”旨在从实践出发,进一步探索面向未来的人机共学、共创的教育教学新模型。

让我们继续相约
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
与硅基智慧“新角色”携手
开启人机共创的设计新未来!

2023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

主办
清华大学
承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