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宇在2017年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荣获最佳数字化造型奖的作品
2018年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现已启动,注册报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随着今年任务书的发布,同学们也纷纷认真钻研,以期大显身手。该赛事向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所有设计专业的本专科及以上学生开放。
除了汽车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外,大赛主办方也欢迎来自服装、纺织、工程设计和建筑等其他设计专业的同学参赛。
同学们将有机会完成世界知名主机厂制定的设计任务书,大赛评委由来自著名车企的设计总监组成。我们采访了上届大赛的获奖选手,了解了学业繁忙的他们仍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参赛的原因。
刘星汝,2017年大赛联名总冠军之一,在CCS研习期间深入了解了美国历史与文化。
刘星汝凭借其内饰设计“How to remove the darkness inside”成为2017年大赛联名总冠军之一。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在CCS研习期间的精彩生活:“在研习的前9天里游学了底特律、芝加哥、普利茅斯、奧什科什等一系列美国城市,体验了丰富的美国文化……更真实地学习了美国的历史。”
2017年最佳内饰奖及年度总冠军获奖作品
他对今年即将参赛的同学们说:“这次获奖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工作与实习机会,这是我在学校无法得到的资源。通过比赛,我认识并接触了非常多的业界大牛,对我的设计生涯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石清吟,2017年最具创新材料使用奖得主
最具创新材料使用奖得主石清吟认为,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大赛任务书本身便是未来趋势的重要风向标。“CDA是目前中国最重量级的学生汽车设计大赛,组织大赛和提供命题的都是业界资深人士,他们提出的、鼓励的,应该会是他们所判断的未来造型趋势,或者是造型设计领域的一些发展可能性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获得的这个‘最具创新材料使用奖’,就是这两年新增的奖项,这说明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对材料的运用,乃至借助材料进行造型概念和功能概念的创新将会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也在注意到这个奖项之后有意识地对材料使用进行了深入思考,而新材料的构思也极大地助推了我‘half past tomorrow’概念的提出和完善。”
Half Past Tomorrow,2017年最具创新材料使用奖获奖作品
张浩宇,最佳数字化造型奖得主
最佳数字化造型奖得主张浩宇为新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带来了许多实用建议:“作品的完整性至关重要。评委们评判数百份作品,每份作品的理解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要在4张版面中用最短的时间让评委理解你的设计,我采用的方法是叙述出整个设计的世界观,然后把设计的思路按时间顺序叙述出来,这样能够让评委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你的设计,只有评委们看懂了你的设计之后,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推敲你的设计是否优秀。”
马晓凯,最佳外观设计奖联名获奖者之一,他对2018年大赛参赛选手的建议是“创意性”
马晓凯为最佳外观设计奖联名获奖者之一,他认为参赛的关键便是创意性。“同学们千万不要在思考方案的初期就给自己设立一个套子,”他说。“例如我要做一台非常酷炫的跑车或轿车等等,如果让自己受限于当前汽车设计的风格和样式,那么做出来的设计不容易有创新成分;真正该做的应是为自己的方案准备一个完整的架构背景,然后结合这个背景架构和比赛的任务书来天马行空地畅想,通过各种方法渠道来寻找新鲜的意向源,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Fresh的!”
2017年最佳外观设计奖获奖作品
对于马晓凯来说,获奖为他指明了事业发展方向:“获奖经历对于我来说绝对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汽车设计生涯轨迹。我本身是来自普通工业类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主攻产品设计,而且学校并没有开设有关汽车设计的课程,也没有相关的资源和人脉,所以学习汽车设计只能凭借自己慢慢的努力和探寻。而且在获奖前,我投入学习汽车设计的时间还不满两年,对于汽车设计和汽车设计圈的认知非常不足,所以获奖前的我对于我的未来有很多迷茫和困惑,我也面临着完成毕业设计和寻找工作两项艰巨任务。”
“CDA的获奖经历帮我打消了所有的困惑,我得以接触到很多汽车设计界的优秀设计师和总监,接收到了大量有意义的知识和见解,也让我真正开始迈入汽车设计圈;同时获奖带给我的很多公司的offer也让我免除了对于未来工作的担忧,我得以有权利去选择自己中意的汽车公司来开始我的汽车设计师生涯。”
马晓凯的故事正说中了我们举办CDA中国汽车设计大赛的初衷,以及众多设计总监与导师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参与的原因。立即参赛,加入设计社群,决定你的设计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