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理论和资料 → 正文
User Friendly 2014 专家论坛 - 智能生活论坛
作者: UXPA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4年12月18日

论坛内容简介:
随着互连网与行动装置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运算埋藏在我们周遭,生活用品、家具等……有形、无形地展现连网能力,科技与运算渗入到生活,无处不在,形塑了智能生活的基本样貌。除了生活上的便利性之外,产品间的延伸和整合,打破了人类面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智能除了效率更兼顾人类情感面的需求。值得我们来探讨。

刘伟: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这个主题为“智能生活论坛”,我是来自同济大设计创意学院的刘伟。今天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各位嘉宾他们敞开心扉,和他们做一个直观的互动和交流,看他们在工作当中,把这个智能生活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日程大概是这样的,前一个小时,就是四位嘉宾,我给他们一些抛出一些问题,就这个主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然后咱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给观众们留出来,可以提问,我们UXPA这边也准备了一些精美礼物,先到先得。我们今天有两位外国朋友,也有两位国内嘉宾,对于老外我们就用英文来交流,我们后面也有同声传译的服务,也可以用我们的耳机。Alexis请给我们大家先介绍一下您。

Alexis  Trolin:大家好,我是Alexis  Trolin。我是宝马驾驶互联的工程师。主要致力于互联驾驶电子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内容,涵盖一些比较简洁信息,以及一些安全驾驶的服务,我们创造的产品,不仅仅服务中国的市场,还有日韩的市场,我们每天的都作是都是有一个全球的协同,专著整个用户的互动体验这方面的设计工作,希望我们的工作,这方面的经验,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的名字是Flemming Moller Pedersen,主要是做创新的,我也是刚刚加入这个TCL不久,对整个中国的市场也是比较新鲜的。那么我在这之前,是毕业丹麦科技大学,一直是在丹麦从事产品开发,后来我又在丹麦B&O音响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我们在这个TCL这个创新工作,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的一些工作,也包括着眼全球的市场,主要的工作就是,为全世界开发相应的产品,以及未来的一个创新路线。
 

许式伟:大家好,我是许式伟,今天我到这里主要是来学习,我觉得我是比较特殊的,我是属于供应商,他们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所以我们很想知道,我们的一些客户想一些什么。我相信大家可能对七牛也有一些了解,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七牛是一个云计算的供应商,我们主要提供的是图片、音频、视频这种资源的托管服务,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叶根军: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长虹的叶根军,我现在是负责长虹的所有的产品创新设计,以及我们的产品的创新策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前身是军工企,现在看这个面孔,都是80、90后,可能对长虹的历史不是很了解。长虹已经有60年以上的历史,它实际上现在从中国,这个目前也是中国可能是算大型军工集团的一员,同时我们也在转型,以前我们是做消费链子,现在扩展非常多的领域,现在也做一些面向智能的一些终端。目前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智能的产品在市场上面,大家也能够看到,今天非常的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怎么面向未来,构建我们一个智慧的生活方式,谢谢大家。

刘伟:谢谢各位,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欢迎一下他们。我们把四位专家请过来也不容易,所以请大家专心参与并准备好问答环节的提问。Alexis我看到您的Linkedin简历,您是实验室的主管,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室的情况吗?
 
Alexis  Trolin:我们这个实验室,既是设计中心,也是创新中心,也是全球设计研发的中心,我们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长期的研发部门,研究部门了解市场的一个需求,进行用户见面的一个学习,用户行为的一个习惯,了解中国的这些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使用趋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也是我作产品创新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灵感资源。我在这一块,已经做了大概六年左右的时间,很多都是软件平台基础上面的。大部都涉及到了用户行为体验,我们的团队成员特别年轻,都是年轻有为的。他们设计了很多这种非常有用的设备,大家直接进行使用,包括一些内制嵌入的软件,包括一些其他的产品,体现在家居当中的一些理念。对于我来说,这些工作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大家不仅仅是智能,从外界控制自己的汽车,或者是家里面的冰箱、电视,了解到底这个东西有没有充电,那个设备有没有连接上等等,所以不仅仅是在车上,而且智能家居一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以这种和用户之间的体验,这种行为特点,尤其是我们现在,还连接移动端方面的这些数据,变得越来越主流,那这些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应用当中的一些问题,如何连接起来,和移动这种互联的进行一个智能的连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概是2003年进入了这个市场,这个研究中心,当时我们把我们已经有的这些技术想法创新带到了中国。我们想要去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中国都有这样的一些趋势,希望把这些趋势进行一个重新的解读,应用到我们这个设计当中,一直到现在这是我们做的工作,谢谢。
 
刘伟:Alexis,你是如何去界定我们这个所谓的智能家居,智能生活的方式,在你的团队当中,在你的设计当中和这个工作相关?
 
Alexis  Trolin:当我们谈的是每一个人这种家庭里面的一些情况,包括电视、冰箱、空调,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以及围绕电视所产生的一些服务体验等等,我们提到这种智能家居的时候,真正的意义是体现在,比如说,为什么有的人把这个叫做智能电视?总的来说,在这之前我们更传统的就是家居自动化,那么我在工作的时候,这一块的工作也是做了很多年,在美国市场当时也是比较流行的,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设计尝试,那么如果谈到便捷性,其实里面有比较主动的,换挡这样的设计,这样在开车的时候,挡位就更为的便捷。在美国不担心室内的温度,在中国就比较担心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室内的温度太冷了,我们的居住就没有那么舒适了。所以我们谈到这种智能家庭的生活,主要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家里更舒适,更便捷,这个就是最终的一个目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我们这个公司当中,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这样的一个答案,就是帮助自己的家庭里面生活的更舒服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刘伟:Flemming,您是刚刚加入TCL的,有什么新的理念,新的哲学带入到新的团队?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觉得TCL是非常好的团队,大家都很有才华,都很有活力,我觉得可能我带来更多是这种全球的视角,中国地区以外的这样一些理解细分观念,西方市场的角度,通过我在西方市场上的一些体验及工作经验,我觉得在中国,技术有很多的含义,新的技术,是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包含了创造新的想法、新的概念,有的时候就是工程设计为导向的,但其实在这个层面之外,还有更多的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在西方的视角,更多维度,这样的一个领域。
 
刘伟:许老师,您讲到了用户,那么智能生活要从这个智能家居这个主题开始,在您的这个公司或者是企业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理念,或者是怎么样定义这个智能生活,有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这样的项目?
 
许式伟:我对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的话,我的理解主要是两个层次的智能,一个是交互的智能,因为实际上在计算机发展早期的阶段,我们知道交互主要是通过键盘,但实际上键盘不是太自然的一个东西,并不符合人平常的一种交互方式,所以我是觉得,在未来得话,所谓底层的智能就是语音的交互,这种更加简便的一种东西。当然这个并不容易,因为计算机之所以一上来是用键盘,而不是这种自然交互方式,是因为计算机理解人的手势和语音是不容易的,但是在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可能,是因为计算机有非常大的增强,而且今天有云计算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受众端,更多的是服务端进行,这样语音交互和手势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那么怎么样更自然的交互和人的日常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个就是一个智能交互的概念。更深层次的了解。就是通过人的长期行为的一些记录,行为历史记录,发觉说这个人他的一些偏好,并且更加的智能的去向他推送一些,他可能会非常习惯看到的东西。我觉得第二个层次的智能,就是对他的用户个性的理解,这是我理解的两个层次的智能的问题。
 
刘伟:帮助用户实现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您能举一个例子吗?
 
许式伟:实际上这方面,比较常见的就是,就是在电商里面的产品里面能够见到,你购买了A产品,这时候会推送另外一个类似的产品,这个就是对用户历史的购买行为了解,这个用户比如说是男,还是女的,他比较喜欢买什么产品。
 
刘伟:这在您的公司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完成的?用户体验研究员吗?
 
许式伟:这个是从技术人员的角度,这个是协同推荐。当然这个是非常技术化的一个问题,包括数据挖掘,仍然是比较早期的,就是可以通过人的性别,然后他喜好,对车的品牌的一些偏好等等这些数据的挖掘,其实包括的层次会比较多,而且我的有可能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就可能会和特定的领域会有关系。比如说我真的想为客户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来做。
 
刘伟:谢谢许老师。叶老师这边,在您的公司里面,是怎么看待这个智能生活的,是怎么样开展这方面课题工作?
 
叶根军:其实说这个,智能这一块,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那我们传统的理解,实际上这几年我们一直做我们的智能的转型,就是像我们也做过一些形成的智能战略框架,我们新的智能战略在我们公司是一个新的三坐标的战略,当然说新的跟以前老的三坐标有一些差异。在我们老的三坐标战略里面是关键的部件,还有产品线,所以我们在这之前,为什么是这样布局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没有用智能手机之前,其实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基本上完全它单一的为了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做的产品开发。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的,用的家电冰箱、电视、空调等等,都是完成完成某一个特殊的功能产品,解决用户某一个特殊需求,实际上,应该说有几各方面的推动,所这技术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技术的革新,现在说的非常热门的就是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以前都是台式的计算机,也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你享受信息的便利。而到今天的时候,大家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信息给你带来这样的一种价值。技术的发展,包括今天物联网,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终端都可以被智能化,智能化的标准,大家今天谈最多的就是他有一个主要的构成的要素,比如说软件、硬件,加上应用和服务构成这四个要素构成的。技术的基础,就是有互联网的技术,有物联网的技术,同时包括最最重要的,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谈传感器,传感器进入这些老的产品,有了传感器之后,就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判断,这个就对智能终端,我们要知道外面的信息,需要采集获取这样的信息。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说的计算的能力,今天大家讲的就是移动互联,包括后面的云计算,包括大数据,其实今天这些技术的基础,能够构建形成我们智能产品的四大要素,在这个要素基础之上,我们面临这样的一个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背景,我们觉得未来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就是从新构建我们新的未来得产品的战略。
那我们现在新的三坐标的战略,我们说是包括三个方向,一个就是终端的智能化、终端的协同化,还有就是终端的系统,就是我们的网络化,这个就是未来构建所有智能的产品,要从这三个方向去考虑,或者是三个维度,这个三个维度的搭建,我们形成我们目前的产品,为什么是智能?和以前的产品为什么不一样?我们现在开发的这个终端,可能这个构成,我刚才讲,就是从智能终端到互相的连接,组网完成以前单一产品部能做的事情。我们现在就是认为也是要同智能终端开始做,从最终端本身的发展形成网络,最后完成更加在以前不可想象的一些事情。,而且这个构成,也是一个逐步的构建一个智能生态的过程,本身谈到生态就是有一个净化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认为技术,需要技术,需要设计,同时需要我们要倡导在未来,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需要什么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都在谈智能家居,刚才我们看到,外国嘉宾谈这个智能家居的事情。其实智能家居本质上,我们可能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的物品在那,可能我们更多的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智能生活是我们需要的。其实,在这一块,生活方面的东西,可能我们更多的是要研究,未来得适合中国,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以及未来需要构建新的一些这样的文化模式下面,怎么去做?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家庭的结构,他可能和国外的结构不一样,包括我们中国现在我们真正的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的生活的方式,实际上也是有一个逐步的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去互动,而且能够找到技术真正创作的一种新的模式是什么?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最要得这种思维模式非常的重要,不仅仅是技术推动这个智能生活的方式,还有一个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撑,这互动的过程,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我们内部也是说,我们有专门去做未来生活方式变化,这样的趋势的一种研究或者是欲判,另外就是技术方面,怎么构建更方便的连接,这个也是我们做的。因为这些产品实际上,真正的连接一起的时候,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我们的一些空调,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空调,每一个房间都会有空调,现在也有厨房的,每一个他的空气的环节,怎么构建空气质量?实际上现在还是单独的每一个空间里面起作用,我们在思考说,在我们的家庭里面,我们的空调是不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怎么互动?还有我们家庭的空调和另外的空调怎么去连接,以及未来的连接起来,就是和我们的用电管理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这里面有很多的空间,但是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是需要我们探索和想象的过程。
 
刘伟:刚才咱们谈到了四个策略、三个方向,也提到了技术很重要,我同意,咱们要拥抱技术,才可以把这个智慧生活实现出来,既然今天咱们这个就是用户体验大会,也详情您谈谈从用户体验如何驱动智能生活的?
 
叶根军:其实我们这个刚才谈更多是技术的,最后我们需要什么东西,还是说要用户说的算,其实刚才也讲了,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个性化的。今天现在很多谈就是个性化的定制,这个里面最大程度的让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生活方中一些需要,能够和这些产品,这些智能产品去连接起来,做到我们可能是我们人自身做不到的一些事情,就是通过这些智能产品做一些,就是我们所有的终端,我们都在谈,我们实际上就是从以人为中心,从用户的角度上,用户体验的角度上构建我们的产品,我还是说举一个例子,就是更加的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冰箱,我们现在冰箱产品里面,很重要的是说,其实冰箱是用来存储食物,大家都知道,大家都会接触到用到的东西,在我们传统的冰箱里面,重要的就是把食物保存起来,让它能够保鲜,时间能够更长,这个是本质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想的就是,食物的储存就是解决我们,用到这些新鲜的食物,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营养健康。这个跟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关联的可能包括每一个人,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域,其实这让我们的饮食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来到无锡这个地方,他们做饭的时候就是要放盐,我来自四川的,我们做饭的时候,肯定不会忘记辣椒。其实这里面很多的东西,这个冰箱是关于吃的,不是用来说放东西的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原来的冰箱做不到的,我们智能的这样的一些技术,就是让我们可能说,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家里面有几个人,有老人、小孩,或者是我们家里某一个人生病了,我们今天能够为这个家庭提供一个什么样的食品的结构,可能帮你定制今天的菜谱,我用这个菜谱告诉你,这个就是他就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状况。甚至是说今天是某一个人的生日,我们要做西式的糕点庆祝一下。就是把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甚至是今天是某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的东西慢慢形成一个数据,存到我们的后台,当有这样的一个特殊需求的时候,就可以给你一个特殊的服务,包括到附近的超市里面买什么样的菜,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配套的系统,就是从冰箱的一个开始,做这样的思考,就是解决整个吃的问题,一个家庭吃的问题。刚才讲的,我们做这样的产品,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觉得说,一个是要理解这个家庭的习惯,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要有硬件上,软件上,服务这几样事情,像我们现在说的,我们后面构建我们整个的食品管理系统,那就是后台的一个服务,我们在硬件上面,我们做的就是我们叫食品的一个识别的技术,就是把食品放进去,我就知道,你放的什么东西,根据这个东西可以提供今天要吃时间,我知道你缺什么东西可以填补一些。
 
刘伟:许老师,刚才叶老师也提到了,转型或者是拓展,咱们刚才探讨了智能生活,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我们怎么转型?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个知识智能出行、智能医疗、智能驾驶,就是怎么转?我们要注意什么,或是忠告或是建议。
 
许式伟:我觉得转型这个词,我们虽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公司,但是我们真转型过,转型就是看两个角度,一个是转型是怎么转?我们刚开始创立的时候,是面向个人用户,提供一个就是网盘,后来我们专项企业,这个客户群体发生了变化,这个就是说具体有什么样的不同的?他们的需求也是有不同的,这个就是我觉得,从这种跨行业转型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就是用户群体不一样,你要理解新的群体的需求。另外一个就像长虹这样的转型,客户群体是没有变,但是它希望我更好的服务这些群体,这时候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知识体系的变化。这个我觉得也是比较多的,所有的传统公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互联网颠覆传统经济体的一个时刻,大家都发现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串联起来,他们成了新的智能家居的一些代表者。那对于传统的公司来说,他的转型最大的问题是说,我以前缺了什么知识体系,是我接下来要弥补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觉得冰箱要智能,我也接着这个话题说,可能比如说,因为冰箱是放东西的,它放东西的话,会有两个,一个是比如说客户忘记买某一个日常经常要的东西,你比如说某一个东西没有了,你几乎要天天用的,还有一种比如说,有一个东西放在那里,你可能忘了,但是快要过期了,这样一定会有一个交互的性质在里面,如何要达到这种智能程度,可能以前的方式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些新的知识体系弥补。
 
刘伟:好的。Flemming,请您聊一下,如何能够把我们的知识从这个智能的生活方式,拓展到智能的价值体验其他的领域?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咱们还是聚焦聊一下什么是智能。我听他们谈了很多,所谓智能的就是把很难的事情做的很简单,比如说,冰箱里面放的食物,如何有一个非常好的机制,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手里的一个例子,就是空调,不同的房间里面不同的空调。现在已经有更好的这个技术,我们看一下苹果,他们的这个MP3播放器,他们用新的技术,把它用创新的方式进行连接起来,他用现有的这个技术就把问题解决了。然后把所有这些终端,有一个创新的方式连接起来,我们做所谓的智能思维的时候,不能单纯的聚焦,我们梦想当中这样的一些境界。我们更多的应该要关注人们每一天,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东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让他的生活更加的舒适,更加的便捷。很多的东西,比如说,像在这个酒店里面的看上去很棒,但是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可以更好,更微妙一些。我在中国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我们做事情就是做大了,忽视了小的细节的掌控。那么为什么会忽略这些细节的掌控?因为可能有的时候,没有特别关注实实在在的真是的需求。从工程的角度来讲,可能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什么乐趣,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来讲,有的时候我们要,就是苹果为例,他们用现有的这个技术,用了一个创新的技术进行整合,就大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愉悦度。我的老母亲83岁了,根本不会用电脑,但是她会用Ipad,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更加的智能,对于我母亲就是更加的智能,就是现有的技术,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整合连接,把它做到了更加的智能化提高这些东西。
 
刘伟:我们聊一下驾驶的体验,到智能的驾驶这一块。请Alexis聊一下这一块。
 
Alexis  Trolin:刚刚提到的都特别好,我们尽量不忽视消费者的一个真是需求,在我们的研发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说一个例子,我们公司的这个技术研发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了用户的这个需求,我们有一个设计师,他坚信这个功能的重要性,我们就是做的和苹果很相似,就是现有的技术做了一个平台的整合,然后把驾驶的体验做的更愉悦。人们驾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把车外的技术进行一个整合,就是欲判能够出现的一些需求。这个系统可能会很复杂,比如说,如何理解现在正在下雨,前面有一个撞击的风险,30公里会有一个天气的变化,所有的这些探测器信息反馈给我们这个驾驶员,就可以是驾驶员会有一个更精准的判断,接下来就是要开的更小心一些,或者是更快一些。就是如何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就是推送给我们的驾驶人员,让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判断。所有的这些应用,如果我们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我们可以欲判,人们的一些行为模式。但是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太精准的这些建议,我们不知道这个司机要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ETA(音)预计到达时间,和我们的驾驶人员做信息的交互,给他一些指导的意见,这个特别有用。因为包括整个的车内外的气温的控制,也反馈给我们的驾驶人员,这个也是比较有用的。那么在这样的平台建设起来,就非常多的开发人员,愿意尝试这些方面的设计,有一个创新程度的开发,最后运用到我们的车载系统上面。其实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交互,我们可以精准的预测,车内驾驶人员的一个使用行为,举一个例子,是我们没有这个导航的系统,200米的POI数据是不一样的,如果在200公里不需要进行加油,可能这200公里加油站的信息就不用推送给他,通过这样的导航系统,进行一个更智能的信息的选择。也可以说,当时驾驶这样的状况,还有小一点的交互的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宝马的I3,或者是I6都是电动车,这个在美国也是有问题的,没有足够的充电站,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设计,就是及时的告诉这个驾驶的过程当中,哪些可能有更好的充电站,对自己的车进行充电。
还有其他的一些使用自动驾驶的试车,还是比较有灵感的设计理念,我们说无人驾驶车推出市场,现在还不太成熟,还是要过几年。如果我们忽略这个技术层面这样的一个条,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就是我们设计的这个为驾驶人员设计的就是集中减少驾驭的负责性,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带来的一些分神,干扰等等。那么通过一些非常舒适的信息展示模式,就能够达到信息所要给他的一些主要的意思,不用分太多的神,就是去理解这些信息,让他整体的驾驶变得更加的安全,比如说很好的进行打一个电话,甚至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怎么样和你的车进行互动,那么这个在整体的这种需求和欲望是很有大的协同性。因为我们需要有其他的这个选择,可能要更好的更吸引人的,更多的这个电子设备的充电等等。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可能在车里面有更多的食物,所有的这些,不仅仅是从商业层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创新的过程当中,也是要经历市场时间纳入到车的系统的问题。作为总结,我觉得目前还是有一到两个很难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那么这些技术问题,会强迫我们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的驾驶人员控制整个驾驶的过程。比如说驾驶人员在驾驶的过程当中突然走神了,多说了几句,或者是关注视频的时间更长,就是要通过系统,我们能够把他拉回来,很多这些方面的模型的建立都非常复杂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连接性非常高,我们希望能是用户希望不仅仅和自己的车进行智能连接,和远程的和家庭进行一个连接,远程就可以给自己的家里充电,发出指令。在日本很多人希望,用车作为一个电池的储备,因为一旦车遇到麻烦的话,或者是大的自然灾难,利用车上的电池,帮助整个家庭维持正常的生活。所以从这个概念来看,还是从用户体验这些角度来看及这些都是比较有创意的想法,这个也是我们所治理的一些开发结果。
 
刘伟:关于未来的发展愿景,Flemming,未来五到十年,您对于这个生活方式的一个预见是什么?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就是不要太多的去思考到底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家里早上起来看电视的时候,吃早饭的时候,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让这些信息着你走,继续做你的事情,开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然取决你在车里面到底能够做什么,有没有图象,有没有视频,当你进行文件下载的时候,不管是在哪里,你都可以去接触这些信息,看电视的时候,或者是开灯的时候,不管在家里面做什么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你的需求,进行一个开关模式的调整,从看电视,到打开窗帘,整个家居的模式进行整体的调整,这个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便捷,我们不要过多思考这些琐碎的事情,我们现在可以在手机上回复邮件,以前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复杂,现在没有那么复杂了。你起床后,整个空调里面的气温会随着你的起床的时间慢慢的提升,然后整个浴室里面的所有的设备都为你准备好,进入厨房享受早餐的时候,音乐会跟着你走,从卧室到厨房到客厅,这个是我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今天我们整体实施的过程,整个程序的维护和升级,是大部分所畏惧的。所以我对未来的一个想象,就是说我们人最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享受这种智能化的生活。
 
刘伟:就是听一下个人的想法,就是未来咱们这个智慧生活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因为这个概念已经不新了,未来有什么样趋势,可以大家说一下,或者是谈论一下,思考一下。就是现在讨论,智慧生活这个主题,我们有相关的课题,项目做了很多,在未来五到十年这个短期的时间内,有什么设计和开发的趋势。
 
许式伟:我是觉得,所有的改变都跟技术的发展是有关系的。而且这个发展,通常比较具有颠覆性。比如说刚才说的那个行车,我们会发现,现在我觉得用户交互,其实是从我刚才讲的,不自然到自然,从自然再到减少交互,用户最好是不用做什么事情,就知道要做什么。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从交互的自然化,尽量的减少,像行车的话,也许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一个趋势是说,我把驾驶员的双手解放出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他可以不用开车了,所以会有无人驾驶的概念。当驾驶员的双手解放开始,就不在是一个负担,可能是另外一个生活。就像你坐火车,或者是飞机一样,你可以做任何你平常需要做的事情,也许有一天能够在车上工作,也不在是说像以前一样,是一种负担的一种过程。但是这个变革取决于,第一个是智能行车系统的一个完善程度,另外一个就是导航系统的完善程度,所以我们会发现,应该说所有的设备都智能化,就是他其实比以前有更多的传统,就是苹果确实比以前智能的,就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就是他传感器是作用是非常多的,就是它可以检测到非常多的行为,就是像我们刚才聊的冰箱也是一样的,如果要达到我们认为它的智能化,也是会有非常多的传感器需要增加。然后他在技术层面的挑战,也会有非常多。所以我觉得这种其实还是看,我们在每一次的技术迭代的过程当中,我们去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需要什么样相应的技术。
 
刘伟:太好了,就是新的科技,加上自然的交互,非常好的答案。下面开始我们的问答环节,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提一个要求,只提一个问题,只针对某一个老师提问,不要让其他的嘉宾都回答了,这样比较节省时间。提问要把问题具体一点,在30秒钟问完。
 
提问:我想问一下Flemming Moller Pedersen老师,在过去,我们现在经历一个数字的时代,像一些农村,像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是被数字革命抛弃的,谈到我们现在一个智慧生活的概念,其实智慧生活并不一定是贵,应该是重新定义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所以我想问的是,如果说我们用智慧生活这个概念,思考这些农民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不是他们还是会在这个革命当中抛弃?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谢谢。如果我们看一下这样智能化的趋势,之前提到的全世界的这样的一个家庭结构、家庭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中国特别强调家庭的这个概念,就是大家庭,好几代人一起住,在中国是非常传统的概念,我们想象一下这样一种观念,可能是会越来越好,那么如木果把这样的用户,老人、小孩进行一个整合,那么这个不管是城里的人也好,还是边缘都是很重要的,那有一些技术,比如说智能手机,包括互联网等等,使用如此之快速频繁。我在中国各地行走的时候,有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怎么也会用智能手机,在我看来很落后的地方。但是这个很方便,不仅仅是电视,我们开发出更好的软件,更好的上手的一些技术平台。对于这些边缘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好的一个起点。对于我们更多的思考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他们的需求,可能不同年代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对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在设计这些相应的程序,关注这些群体的需求,会让他们的生活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给到他们生活技术上面的一种技术。
 
刘伟:我代表七牛,送给您一个小礼物,移动电源小恶魔,为体验和创意充电。现在问下一个问题。给大家提一个建议,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在提问题。
 
提问:大家好,我做人机交互(音),就是你刚才说的一点,就是技术的发展,不能局限技术,我们认为技术的问题就是资源贡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想比较关注的一个事情就是说,我们在汽车发展这个过程当中,要怎么定一个关键词,这个怎么样从我们的一个驾驶员需求环节当中,针对出来,在落实到实处,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情景,驾驶的环节当中,理解他的需求,比如说具体的一些技术,这方面想了解一下,谢谢。
 
Alexis  Trolin:问题很有关联性,我对这个层面可以由非常多的方式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一个需求的整理解读,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样,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比较好的研究技术,我们在中国也有非常的用户交互实验室,主要就是模拟用户驾驶体验,我们有整个的车的方向盘,或者是仪表盘,就是看上去非常的像知识的驾驶体验,和模拟一个驾驶员,所体会到的物理上面的一些变化。包括模拟驾驶员眼睛的变化,有的细节都会被精准的模拟出来,就是观察驾驶员的注意力在哪里,包括接下来驾驶的决策,什么路线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测量,在驾驶过程当中,身体所有的这些生理指数等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和这些人进行深度的访问,就是获取他对生活的一个理解,他的生活有一些什么样的习惯,因为这些人,在驾驶车的时候,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就是我需要这个车有这样那样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完全不在乎,他说的和做的就是不一样的,如何跟大家坐下来进行交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察,他们实际的一些发生的行为,进行一些语言信息的一种比对,进行最终的解读,拿到最终的一个对于消费者的认知。那么近一两年的时间,宝马会做的非常大规模的消费者体验和喜好这样的项目,这个对于我们今后进行整个的导航系统,一个优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资源。对于如何去打造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这种驾驭的体验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因素。包括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特点。比如说,在中国最有意思的,就是很多驾驶人员都是比较年轻,有的时候7系的宝马车都是比较昂贵的,在我国外买这种车的人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但是看到中国可能整体年龄比国外的购买着要年轻十到二十岁,这就决定了他们,会有完全不这样的用户需求和驾驭习惯。这么贵的车在国外都是第二、第三辆,但是在国内可能就是第一辆车就买的宝马。对于他们的体验会非常的有特点,包括这个年龄阶段,经常这种用户体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包括是在车上进行手机的充电,蓝牙的播放,这些都是有非常多的情况,这是一方面。消费群体的独特性,第二点就是整个的速度的变化,所有中国汽车的速度的变化,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实际上也买了一辆非常棒的宝马车,接下来很快的就换成更好的车,这种更换的频率是非常快的,而且这个是普遍的想象,并不是个别车的购买。这个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市场,是非常好的信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特别好,这些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享受到这个变化,当然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直接这样的一个冲击力,但是间接也是对他们也有帮助,我们正在开发春电力的车,六到七年这种车可能会上市,那么在几年之后,整个的电池的寿命会降低70%到80%,这样就开展会更换新的电池,这些用过的电池,是首先我们就处理掉,或者是他们有一些其余的寿命。另外十到15年,我们正在想,如何利用这些电池的一些方法,剩下的这些电力给一些大楼进行供电。目前的这个时候,在甘肃省,或者是西部的其他一些城市已经在使用,尤其是这些给农村地区供电,我们利用这些废旧的电池,本主这些村民享受这样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有的时候这些数码革新的变化,并不会全部的,也是会影响到我们弱势群体。
 
刘伟:这个礼物是一本书。下一个问题。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叶老师,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智能家居,我们可以看到的基本上就是拿手机控制我们这个产品,有一个APP控制一个产品,或者是一个APP控制多个产品,那未来得智能家居的方向,可能是实现我们一个家居系统里面一个多种产品的一个互动和联动,那么这种互动和联动的一个过程当中,是不是会有一个类似中枢控制的终端,如果你认为也有这种终端,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你可以为我解答这个问题。
 
提问:我是来自美地集团的。我叫丁小芊(音)。问题呢???
 
叶根军: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回答,确实今天我们看到所有的刚才说的有一个软件,就是智能终端,包括在平台上面跑的一些服务,用户用的时候,就是通过某一个应用控制这个终端,或者是说从这里面获取一些服务,这个是我们一些单品的智能,确实是这样的。你提个这个问题确实是有很大的挑战。我们也想再怎么做,现在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因为我们在整个打智能家居这样的系统,我们战略也是1+N,这个1就是我们整个为智能家居构建的一个系统平台,所有的系统平台上面的服务,都会有就是未来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带这个智能大的家居上面跑,然后这个里面,就是把所有的里面的家电进行一个互联,所以在这里面,就是有很多关于产品的终端他的一个内部的,包括控制这一块,包括信息数据传输这一块,这些方面的硬件,是需要做准备的。这个也是要做一些硬件的开发,还有一些协议,就是有一些终端是强计算能力的。有一些不是强计算能力的。但是比如说空调冰箱,就是那种不需要的,更多的是对于用户行为的一种部分反馈,所以在这些方面怎么做一套系统,我们现在也要开发一个连接的协议,就是我们目前,其实在国内,包括在国际上,现在也是缺乏这个连接的协议,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无限协议,那这些东西,每一个连接都是有他的标准,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一个,就是把所有的这些协议能够有一个包,放在你们的产品当中,我们的产品进去当中,所有的产品不管是什么协议,都可以识别到,这样就让他连接更加的智能和简单,这个是要解决连接的问题。我们希望就是说,用一套软件,当他我们不会去单独的管这个智能终端,管每一个智能终端,就是用户发生某一个行为的时候,可能会要涉及到几个终端一起完成这样的事情,那么他的终端,就可以互相智能连接,怎么把这个任务怎么能够到另外一个终端,有一些就是可以做一些接收的工作,另外一个就是处理的工作,另外一个就是真正的就是要做反馈的工作,这一块就是要先要把这个机制建起来,所以这个未来更多的是要建设,到底在智慧家庭里面,就是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所有的这些东西,我们要慢慢的去先要建一些模型出来,其实刚才有的老师就是讲,就是把这个行为模型建起来,需要这个终端,就是一起怎么完成?然后就是在不同的终端进行协同,然后这个模式,建立起来之后,我觉得因为智能我觉得就是应该有自我学习净化的功能,所以就是后面数据的采集和运算的能力非常重要,随着用户行为终端的学习能力会越强,这样的话,他的这种模式上面,会慢慢的生长一些更加的,从一种相对系统被动的,慢慢的变成一个主动的应急,就是能够及时的做出一种对用户行为逻辑的判断,给出这样的一个反馈。这个是我们现在,整个系统里面的,一种机制的建立,这个工作可能也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工作,这个是我们考虑解决方案的一种思考。大概就是这样的。
 
刘伟:谢谢叶老师。下一个问题,我们抓紧时间。
 
提问:我叫林杨(音),来自深圳左邦数码(音),我想提的问题是这样的,就是说,智能家居的话,就是从技术的角度看,三品合一,或者是四品合一,但是为什么在市场上为什么没有打开?这里面的难点在哪里同专家角度看,从哪些方面下手是比较合适的。
 
许式伟:我感觉这个问题,不太适合我来说。因为我确实不是很了解。
 
提问:从技术上面看,就是智能家居,完全没有问题的实现,但是市场上一直的得不到有效应用,我们就是要怎么下手会比较合适。
 
Alexis  Trolin:几年前,利用这个旧车的电池,给我们的大楼进行充电,就是车的旧电池,我们当时用现有的这个产品,现有的界面,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因为这个产品是比较优势,因为我们至少有五到六个层次的界面支撑我们整个大楼办公的消耗。但是没有这种通讯的支持。第二步的时候,我们确实说的很对,在每一个层面上,某一些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可以做智能的一些开发,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不同的一些智能的组建之间,他们的协议不一样,他们整个的语言不一样,所以他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协同的功能的使用。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这个情况是,之间几年有智能手机,现在祝贺能够更简介能够更使用。几年之前苹果智能手表,如何更好的推动这个技术,就是他们的一个推广,可能这个智能家居是我们未来更加的关注。
 
刘伟:送一个书吧,这是一本《神一样的产品经理》。下一个问题。
 
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美地集团的,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在我想请问一下叶老师,就是我们未来,可能很多的厂家,都想做一些智能的产品,就是在做智能产品的同时,中间可能会产生一些交叉,比如说我在做有研究的技术,就考验会照顾到整个厨房的设计,包括一些厨房管理上面,包括菜谱,这个会嵌入到其中,但是我想做冰箱的时候,做智能化的家居,也可能会涉及到这些系统,就是在很多的家电产品,会出现一个不太理性的交叉,不知道叶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我们未来设计,智能家居的时候,怎么样规避这个问题。
 
叶根军:你说的这个问题,同样遇到过,因为我觉得,我们还是把这个问题看成是一个什么,认为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之前,或者是出来之后,其实都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实这个路,你说有没有一个就是说完全明确的路径,怎么走,我觉得只是说,每一个公司有每一个公司的设想,就比如说,你有你的一个战略,你有策略上面的东西,但实际上,在我们今天一开始做势能的时候,我们都会走到指挥家居,现在也谈智慧城市,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总会有一些零开始,从一些单品开始,所以你刚才说,我们目前有很多的公司,比如说像美地海尔,包括长虹,我们做综合性能的家电,包括了很多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是有一个问题,长虹存在,不知道美地存在不存在,你们每一个事业部,思考单品的问题,所以很容易的出现,比如说我做冰箱的我要做智能,就是是不是要把其他的终端考虑进去,我做这个油烟机,或者是做电磁炉的,我就是考虑这个的时候,这个是不是和冰箱有关系的,所以这个公司,就会思考自己,特别是我们做这个战略转型之前,我们其实每一个公司也是这么干的,都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我总是想,我做这一块的东西,把别人的东西拿进去,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就是怎么从一个更加高层的层面想,未来这些终端怎么放在这个盒子里面,而不是单独的发展,必须在这样的框架下面,让智能终端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要在设定共同的机制下,用这样的模式下面,这些终端怎么连接,怎么协同,其实我们也找这个答案,我觉得是比较难做的。我就是回答这样的一个程度。
 
刘伟:代表UXPA书送给您一个书。
 
提问:我是来自重庆大学的,很想问人家一个问题,就是确实感觉到,这种智能,给我们的生活现在是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就是智能非常的智能之后,就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笨,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又会怎么样?
 
许式伟:感觉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来简单的聊一下我的这个想法。因为我在这个自动化另外做了20多年了,我觉得人们不会政府,不仅是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生活在智能生活当中的人,不会越来越本,可能他们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目前我是这样的体验,能够很简单的控制你的安保、安防,娱乐、媒体,所有的种,园艺所有的这些智能,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的便捷,这就意味者,你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宝贵的事情,比如说和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一下小孩,如果屋里面,音乐随着你走,你就不担心这个控制问题,反正我的体验就是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懒,越来越笨了。
 
许式伟:我是觉得,人的需求会转移,就是你还没有温饱的时候,还就是要解决温饱,当你的温饱解决了,就是会有一个更高形态的追求,所以有一天你会发现,人不在农活并不是懒了,而是有更多有意思的需求,促使他去追求,我觉得是这样的。
 
刘伟:非常感谢。代表百度用户体验部,送给您一本书。咱们时间有点超了,就结束今天的论坛环节。谢谢!

(责任编辑: 彭文娇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