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毕业展策展人赵健、陈磊、李德庚老师专访
作者: 羿梅 郑方坤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13年7月2日


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毕业展策展人赵健、陈磊、李德庚老师

视觉同盟:谈谈今年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毕业展的策划。

李德庚:谈不上策划,每年毕业都是要做的,你们也知道我们这几年在798,也算是有这么好的难得条件,出来展面对社会肯定是好事。今年主题是所谓的6×6,实际上恰好我们毕业生刚好36个人,所以有意识地分成了六个小组,恰好每组是六个人,每个小组稍微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我们专业之内,针对某个问题的倾向性,6×6就是这个概念。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今年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毕业展展览的主题创意。

陈磊:今年想改变以往展览的方式,就看有没有什么更有效的展示方式,以前学生多也好、散也好、少也好,在一个空间里面挤着,缺少一种规划,作品和作品之间没有关联,今年想把它作为一个策展制,首先从制度上是第一届策展。首先是从主题开始,规划一些大的方向,但这不是很具体,是一个大概的方向的概念,包容性很强。在这里面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感觉我们有主题,我们有一种感觉,学生不仅仅是做了一个设计,而且更多的他会跟社会产生联系,有所关注,有主题就会有关注。因为社会在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或者每一年会有那个时代的话题,这样展览会跟社会发展更加的产生一些关系,这个我觉得是挺好的一种方式。今年是一个探索,做得怎么样等展览完了再总结经验和教训,下一届可能还需要这种方式,学校要跟社会发生关系,产生关系,这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视觉同盟:谈谈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毕业展主视觉创意设计。

李德庚:往年都是老师在设计,今年是学生设计的,陈磊老师刚才说也在尝试,今年尝试包括了很多方面,其中也包含了所谓的展览设计这块,这是本科毕业展的,但是我们系里都有研究生,研究生自己组了一个兴趣小组,叫“肾上腺素”。

这也是一个尝试,是不是老师在做这个设计,老师肯定做得相对成熟一点。但是作为一个毕业展是不是学生有这样的激情,有这样的愿望,是不是也能跟他们的年龄有更吻合的东西,是不是能够考虑这个因素。所以就让这个研究生小组来做,也可以尝试,看看明年,以后形成机制,就是说每一届的研究生来做本科生的东西,也有这种可能性。

视觉同盟:请谈一下今年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

赵健:我们这个学校可能是在全国设计学院里搞设计教育最长时间的。所以大家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一代现在在这个氛围里大家对设计教育的本身它的意义,它的作用考虑得比较多。在面对每一次毕业展览,早些年我们走出来,包括现在每一次的策展,我觉得核心的东西不在于需要刻意地去炫耀什么东西,我觉得最重要的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体现在今天教育多种可能性。所以我觉得每次策展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越来越平稳一点,从刚走出来的时候各种各样复杂的心态,到今天我们站在那已经好几年了,所以我觉得更平和一点。现在我们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宣传设计,包括研究生,包括本科生,这种参与最好的方面还是在于对学生有利。有时候我们不会为了做一件事可能那么多的活动,或者那么多附加的东西,我们会愿意把本质表达出来。所以你看这个展览越来越平和,而且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另外,虽然我们当了那么多年老师,每年都参加展览。从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又来了,但是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总觉得每一次的毕业设计,每一次的作品都是非常艰难的。不管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还是一个刚刚从事教师工作很早的毕业设计老师,他的难度几乎是一样的。因为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学生接受的东西可能跟你之间,每天人与人之间,或者每一天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很多变化。所以这个难度,我认为每一届不是说你有了经验,所以你有可能每一年都越做越顺,不是这样,它的变化太大,所以大家都要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下重新思考,这是我的感受。

再次,它的体验又是全新的,对我个人来说每一次毕业辅导,每当看到学生从困境里走出来的时候我都非常欣喜,而且这种欣喜是你无法语言诠释的。只有当你真正面对了设计创作本质下思考的时候,你会出现这种状态,不然就会出现重复做一种工作。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心态都差不多,虽然设计创作的深入,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最佳的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收获自己原来无法预料,完全是新的,一个是因为我们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它可以产生很多新的话题,新的思考点。同时因人而异,现在我们接触的应该是第一届90后毕业的孩子。以他们那这批学生,他们脑袋里的东西,你往往相同的知识给他,他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感觉是特别的难,特别的全新,你无法复制这个东西。

刚才也提到这六个题目,六个题目是我们这么多年搞毕业创作辅导,也是自己在思考,在这个思路上的一个反应。也就是说反应了这几年来我们所有的老师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或者说这个专业本质的理解。加上我们这个专业它的社会性,它的社会外延的理解和拓展,六个题目6×6:包括信息视觉化设计、插图设计、跨媒介设计、空间视觉设计、阅读设计和视觉转化设计。这里面它的命名就体现了老师对这个专业的本质,我们这个视觉传达专业最本质是什么,是一种视觉语言的转换。它不像我们过去教学依赖于某种技术,某种特定的产品,以前的教学就像一个职业培训,而今天的教学就像一个专业本质和社会功能的教育。这六个组思考是我们目前的状态,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去按这个思路理解,代表我们这么多年从事这个专业,过去叫装璜设计,平面设计,现在叫视觉传达设计,是书籍设计吗,是包装吗,到底是什么?是,也都不是的,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开始思考。它的外延,是过去的老三样吗,也不是,最重要的是扩展性。

现在我们创作也是这样,让学生回到更本质的原点的思考,同时能够跨得更远,现在提跨界,能够更跨得远。越到本质的思考,越回到原点,基本原理的思考,跨的更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分成六个组,因为这六个组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可能代表着我们新的思考,新专业思考的空间。

恰巧今天6×6,6个主题,36个人选,每一组都是6个人,非常巧,这也代表着学生对于价值取向多元的这种平衡,也就代表我们选了这六组很成功,没有哪个组特别少的学生,我们选组也是没有强迫谁非得要选,6×6非常幸运的数字,我写六六顺,也很吉祥,很高兴、幸运的数字。

视觉同盟:请谈谈你们分别带的毕业展教学主题。

赵健:我们的主题是阅读设计,你要真正谈书里面有关于书籍制作很多事情,不过现在时代发展了,人们阅读的环境,读书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读书的空间和承载的介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我们就思考阅读到底是什么,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中的愉快,阅读以后的收获到底是什么,它依赖于什么。如果说是纸,如果说是屏幕,如果说是空间阅读等等的东西,它们有共同的方面吗?我觉得对于阅读的这种思考和设计,应该是扩大了原来仅仅基于书籍设计这方面的阅读的语境。这有益于让学生理解阅读最本质的东西,阅读的视觉内容,视觉逻辑的关系,视觉的呈现,包括阅读的符号在不同的技术和媒介上呈现的这种长处和局限性这种思考,我觉得这是回归到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点。这是今年学生做的一些设计,你可以从他们思考的点看到,甚至有的学生专门研究笔迹,来从笔迹研究一个人的性格,等等类似的东西。有一个孩子他原代是学现代舞,他完全是用舞蹈,他自己跳舞来拍自己的舞蹈,从一个非常昏暗,黑色的一个布景下自己拿着灯在跳舞,让自己全部的身体在明亮的光线下跳舞,和自然在结合。这样也是阅读,完全没有文字符号的阅读,而借助了舞蹈符号的阅读,我觉得这样的探索也有意义。所以阅读的语境,空间变成舞蹈。

我们自己认为教学还是比较注重对专业的思考,当然时尚和潮流我们也非常关注,我们更希望学生的创意能够使我们的专业,和我们的学生本身将来从事专业的道路能够走得更远,气更长。我相信其他老师也同意这个观点,这是我们创作时候特别在意的东西。

李德庚:我跟马泉老师一个小组是空间视觉设计,这块也是一个实验,因为我们系实际上以前这块相对不是太多。阅读设计,实际视觉传达的传统,核心的部分。而我们这块应该说这两年提的才比较多,或者说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学科完整体系出来,我觉得都还比较弱。我们今年是在尝试,这不只是个毕业设计展,为什么建立这个东西,也说明了系里的老师们在这个过程里也在重新思考这个系的知识结构,发展倾向等。

所以空间视觉这块,我们今年刻意地找了一个,因为空间视觉很大,很宽泛,我们刻意找了一个以医院空间为依据,六个同学各自在里面找自己做的点,做的方式,差不多是这样。从老师方面也是希望看到不同的同学对一个空间里,以及这个空间里面的事,空间有事、有人,对这个东西形成的反应,你想从哪个角度去介入,从哪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以及你自己的能力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我不敢说这个东西肯定是成功的,或者说每一个同学的东西都一定很精彩,这倒未必。只是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无论是对系里也好,还是对同学自己也好,还是对同学指导老师也好,做这种尝试的意义很大。因为我们往年从来没有下一个规定,这是第一年下这个规定。因为今年前所有的都是同学们自己选题,今年我们相对还是划定了几个范围,我们小组划定的更明确一点,在医院的环境里你可以做任何东西,针对任何问题,这还是有要求的。中间我们也发现很多问题,包括老师自己的问题,哪方面有不足。但我觉得今年的尝试是有价值的,我相信其他组也一样。这种尝试可以让大家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某一个倾向设计去解决问题,否则的话这个问题也特别宽泛。如果今年大家认为尝试是利大于弊,我相信明年还会继续推进。

因为毕业设计一方面包含了这一届同学大学四年成果的总结,另一方面对这个系来说也是面对社会的机会,老师们也是一样,重新整理的机会,或者是尝试的机会,我希望把这些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陈磊:我们这组主题是跨媒介设计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在我们的教学结构里,包括给学生通过学习这个专业留下的印象里,视觉传达对于媒介的理解相对比较窄,大多基于传统印刷媒介,这是一大块,对于数字媒介学生们也有认识,但是这种媒介的表现力仅仅是限于媒介本身,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这里面实际我们去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媒介里挖掘他习以为常认为的媒介应该是什么样子,可能挖掘他更丰富表现语言的空间。所以在我们组里面的学生你会发现有绘画、视频、装饰,有APP基于数字媒介的东西,它媒介的形态很多,而且在每一种媒介里我们希望学生去挖掘媒介更多的表现力。

比如说有一个学生纯粹用最传统的,手绘的媒介形式去表达一个基本的色彩,红和绿两种颜色,所有的图形都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视觉元素,但是在这么简单的符号里他可以挖掘出更多表现的东西,比如说空间想象,梦境、虚幻,甚至是对于自我精神的一种传达。他整个的作品长达十米,就这么简单的元素,最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图形。

打破传统对媒介的认识,可能我们觉得绘画有画图的限制,有题材的限制,有语言的限制,色彩的限制,形态的限制等等,但是超出这些你还能挖掘出什么来,以这个作品为例,我们希望他在大家习以为常的认识基础上去挖掘东西。有些同学他把媒介的概念扩大化,不同的媒介混合使用。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