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与设计向前行——访知名用户体验设计公司Rigo design
作者: 屈晓梦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11年2月11日

前言:
Rigo design 作为一个中国顶尖的用户体验设计公司,创始于2008年底,由当初就职于微软亚洲设计中心的设计主管朱印(Robin)创立,包括Robin以及当初微软设计团队的部分核心设计成员,以及来自国内顶尖的设计师们,组成了最初的Rigo核心。通过短短的时间,Rigo design已然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下炙手可热的设计品牌。

提及Rigo的设计背景,除去之前公司成员在微软曾经设计的Windows Phone,Windows Vista,MSN,Office,Surface等家喻户晓的微软产品之外,Rigo design于2009年助力联想设计中心共同设计了乐Phone,Skylight,eBox体感游戏机等联想重要的电子产品,2010年为创新工场开发设计了“点心”手机操作系统界面,夏普世界第一款直板Android手机,爱国者AigoPad平板电脑等多款产品用户体验设计,Intel MeeGO平板系统设计,并建立了包括美国黑莓,CCTV央视国际等多家大型企业与机构的设计合作意向。设计领域从移动的手持终端设备,到PC的系统平台应用,从地面的车载系统,到空中的海航集团终端,从国内的白色家电系统,到国际的数码电子产品,Rigo凭借丰富而多纬度的产品设计方向,及杰出的设计资质实力,也赢得了诸多产品与设计奖项,包括美国电子消费展Best of CES奖,及享设计界奥斯卡的德国iF设计奖等,此外超过12项美国设计专利及多项中国专利的用户体验设计创新。这些也使Rigo成为众多大型IT企业与机构期望首选的合作对象,同时Rigo也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向往之地。

视觉同盟:请您介绍一下Rigo design的创立以及发展。
朱印(Robin):
2008年底,在我结束了在微软5年的工作生涯后,创建了Rigo design的前身-Robin Design,主要针对国内外IT企业提供用户体验的设计咨询与整体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2009年上半年,集聚增多的产品项目与设计委托,加上前微软设计团队的同事,以及国内更多优秀设计师的纷纷加盟,团队迅速的从最初的我一人,组成了一个设计精备的团队。2009年9月9日上午9点9分,我们发布了设计官网。 在官网的Blog中的一篇名为 “Robin Way To Go”的文章,讲述了公司创建之初的点滴故事:随着从最初一路发展成为了一个集聚了一群设计疯子的优秀的设计团队,文章最后结尾的一句:“一路都是风景,不要停下。Robin Way To Go” 成为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激励语。最终“Robin way to go”被简化为 “Rigo” 成为公司的品牌名称 - Rigo design。 在Rigo的含义中也包含着我们对设计职业生涯的一个理念:在设计的职业生涯道路上,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的更远。设计道路要走的更远,永远需要的是一个坚实精良的团队,即使你是一个设计明星,也需要找到真正与自己的愿景与气场相配的Team,才能释放出强大的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此刻在Rigo正旺盛的生长着。今天的Rigo,从产品设计咨询,到以产品性格的塑造与品牌DNA设计为基础,打造从产品定义,概念模型设计,到交互设计,视觉传达为一体的高质量整合化产品解决方案的设计公司,Rigo形成了从产品愿景规划,概念模型设计,到设计执行的整合体系。

视觉同盟:伴随着Rigo的迅速发展,哪些方面是催化Rigo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
朱印(Robin):
Rigo卓越的产品设计理念只遵循一个简单的事实:不走捷径。

从Rigo创立至今短短的时间内,Rigo的设计影响力,品牌口碑与客户资源确实得到了迅速的扩展。虽然快速的起步速度有些超出我们的预想,但是Rigo非常理性的恪守: 极为专注的设计态度与深入垂直的产品设计执行力。Rigo深知要构建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系统和塑造出色的产品表现力,必须将产品设计中的品牌DNA,产品性格,概念模型,交互架构,以及视觉传达,视为具有相同重要性的平等因素。综合的整合为系统化的用户体验设计解决方案。正是这种理念孕育了Rigo高效,高速,高质量的设计流程与方法。无论何时,Rigo都清晰的明白,只有完全的投入与反复的锤炼,才有可能把产品设计调教到最佳状态。

我们平均每月都会接到来自国内外很多设计合作委托意向,其间绝大部分都是国内外大型IT公司与企业, 但是在确保高质量的设计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承接的委托量仅占3成左右。专注于最终质量,是Rigo的设计生命之本。每次的产品设计,我们都倾其所有般的全力以赴,给予客户准确的品牌DNA定位与高品质的产品设计,我们的目标是超越客户的期待, 而满意仅仅是最低限度。有趣的是曾经一些客户在造访Rigo公司之前,通过行业内外的多种渠道搜集与了解Rigo公司很多的设计情况与口碑,等来到Rigo公司在我们演示案例设计不到2分钟后,就开始满怀信心的主动介入商务沟通的阶段了。我们要感谢一路走来陪伴和帮助Rigo成长的客户们,在可预见的未来, Rigo也将始终如一的专注于产品用户体验设计方向,以成果双倍回报我们的客户。我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你所设计的不仅仅是产品,是梦想。要相信愿意自掏腰包购买你所设计的产品的人并非“顾客”,他们是心怀希望、梦想和野心的人。你所打造的产品是为了帮助人们去实现各自的梦想。你该如何看待顾客? 帮助他们激发自己内在的天赋,你将赢得他们的心。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下现在国内UI设计行业的发展情况。
朱印(Robin):
国内有很多的设计公司、设计工作室,也有很广的产品市场。产品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因素,这个市场的大小决定了与设计相关的公司的多少。因此这些设计公司能够在这个大的平台做产品设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大家都在寻求一种创新,但是现在的创新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像是一种嫁接,是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接,从不同的角度去做产品和分析设计,这个可能是一个“微创新”,所以说我们也会心踏实下来去做微创新。

其实中国设计师手头功夫非常地棒,一个小图标可以做得非常精细。但是存在的最大的瓶颈是想法。在国外可能是更提倡想法,然后是沟通。沟通讲究方法和表达技巧,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够清晰的话,沟通起来就没有效率。
   
视觉同盟:在与客户交流中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
朱印(Robin):
很好的问题。客户与产品需求的多样化的,问题也会多样化。比如对待产品的理解与塑造,选择什么方式的设计去塑造产品性格与品牌DNA,如何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的产品特点而量身打造产品特质,这些是常与客户之间交流的话题。大多客户的在初次合作的时,大多的核心需求就是炫酷的界面表现,优秀的用户体验等宽泛层面,随着客户的增多,你会发现多数的客户需求大多类似,但是每次Rigo设计师都会就每个客户的实际产品特质而与客户作更深的产品愿景纬度的深入讨论,当你挖掘到他们更深层次的针对产品的市场寄托与定位之后,才会真正的找到适合客户产品的设计切入点,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成功的可能。
   
视觉同盟:中国在UI设计方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朱印(Robin):
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市场即需要普通的设计人才去完成普通的设计工作,也需要高级人才去带领一个产品线的设计研发。但是随着市场与行业的发展,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即能力综合又专业垂直的人才,如果架构设计师,用户分析,交互设计师或者视觉设计师之间,相互的知识结构方向能有一定的交集,同时兼备各自的垂直型很强的专业能力,将会更加具备优势。这种综合能力就像铁人三项一样,需要各个专项的整合:即在拥有一个垂直性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对其它各个方面也能够保持充足的体力,随着用户体验行业的发展,这些都是高级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Rigo, 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在进入公司之初就是具备这种能力或条件,但Rigo的优势在于善于发现具备这种特质与潜力的设计师, 并且在他们进入Rigo的一系列的设计培训与项目实战后,能够快速的提升,并将自己的设计能力调教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另外要提及一个重要的能力: 要懂得讲故事(Storytelling)。在你漫漫设计生涯中,要熏陶自己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要将这种设计表达的感染力升华成为一种艺术。这将会为你的产品设计笼罩一层独特的魅力,如果不懂得如何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表达,即便你有全世界最棒的创意,呈现出的也将归于平淡。
   
视觉同盟:手机互联网行业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职位?
朱印(Robin):
很多,具体的要问各个公司的HR了呵呵。有行为研究、用户体验、可用性分析、交互设计,还包括产品测试、设计测试等等。另外视觉部分包括交互视觉、动效设计,甚至还有音效,当然在国内还不普及,音效是产品设计包装一环中非常缺乏而易被忽视的一项,现在的产品设计对音效设计的忽视, 有时候就像我们看无声电影一样。
 
视觉同盟:设计师在职业角色上的转换有什么困难?
朱印(Robin):
职业角色上转换的困难,我的理解是比如:从平面设计行业转换到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在这之间的困难之处在于对一个面前全新行业的认知与了解,以及相关专业设计规则的认知方面。我们公司之前有一个设计师,从来没有做过手机设计,但他首先具备良好的设计观,设计方法与习惯,以及良好的心态,他知道在区分一个设计哪些是重要部分,哪些不是。这些都是设计最本质的东西,我相信具备以上特质的设计师,在不同产品设计领域间的职业角色转换,并不会在本质上有大问题。主要还是要看每个设计师个人的职业可塑性。
   
视觉同盟:如何才能达到现在行业内所需求的设计人才的标准?   
朱印(Robin):
这个行业在国内每个公司的不同需求,对待人才的标准也会有很多不同。在Rigo,对人才衡量的标准上,除去专业上的设计能力,我们更看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师是否有不断上升的潜力空间。Rigo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力学”观念去发掘与扩展设计师的潜力,Rigo的”设计力学”包括洞察力、想象力、影响力与执行力。我们通过这4个方面来拓展产品项目的设计流程,同时也依此打造设计师综合化的专业能力与素质。

在这个基础上,团队的沟通协作尤为重要,有Team拍档,才有相互激发的可能。如果一个设计师在行业里边他想做得更远,他会有很多方式。但是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人做还是一群人做。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视觉同盟:非常感谢您!

作品请见:设计行业的朝阳产业,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专题

(责任编辑: quxiaomeng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