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皖南是在两年前,由于时间仓促,走马观花,皖南的胜景,也只能领略一二,但黄山的云海,宏村、西递的粉墙黛瓦,颇让人隐怀重游之志,但之后工作繁忙,家累外缘,竟无一息得闲,随着物换星移,人也静极生动,皖南的胜流,在我的记忆里已发酵的太久了,除此之外,更让我割舍不下的是拍摄皖南那“时光的老墙”。 皖南村落的古建筑,距今二、三百年,高阁曲房,袖摹帷和,燕齿相次,松阴满路。村落之间,田畴相间,依山傍林,竹涛瑟瑟,可谓山水悦目,书画相娱,“人可以借雾露之润,融化胎骨之习气,洗涤俗肠”,我想桃花源也不过如此了。 往在百年的建筑里,走进无数的小巷与门庭,弥入弥深,想象这里曾经发生着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悲喜剧。坐在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前,小巷两边百年的院墙上,会不时浮现出各种不同的形象,这不是幻觉,而是墙面的纹理经过百年雨水的侵蚀,自然形成的似山、似水、似云、似人物、似一幅幅青山绿水的画卷,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其肌理的丰富性、不确定性、莫名的魅力,远远地超乎了我的想象。从图像到色彩,从空间到平面,从宏观到微观,从肌理到质感,经年累月的划痕和纹理,隐藏着奇特的情绪宣泄和象征性的抽象意味。在这“墙面”与“画面”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呈现的是视觉的饕餮大餐,激发着我将它拍摄下来的欲望。 坐在一座座古老的墙壁面前,面对着丰富的肌理与痕迹,看着宇宙主宰“时间”留给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体会着徽州建筑的文化精神与内涵,它的盛与衰、强与弱、辉煌与苦涩、幸福与艰辛,所有的一切其实都由这老墙一一见证和承载,所有的一切都融化到这丰富的肌理与痕迹里面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