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何晓佑专访
作者: 沈扬 黄敬伟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6月16日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何晓佑

采访对象: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 何晓佑
记者:沈扬  黄敬伟

视觉同盟:您认为这次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对国内的艺术实践教学将产生什么推动作用?
何晓佑:
我个人认为不能指望一场研讨会就能真正对实践教学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或者产生影响,这肯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开若干次研讨会,大家若干次交流。但这次是近年来比较集中的讨论实践教学的专题性会议,大家把不同的想法、观点拿到这个平台中讨论,这对大家都会有很好的启迪,各个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完全一样,那么它的重点也不完全一样,会互相启发,借鉴别人的做法,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层面上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说期待通过开一次实践教学研讨会马上对全国设计教育实践教学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这还有待于逐步地形成共识。

视觉同盟:学校和企业目前在设计人才培养的衔接情况您是怎么看的?
何晓佑:
我觉得我们过去的教学中间存在着一些跟企业不接轨的现象。一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引入中国之初。那个时候,国内刚刚引进现代设计的一些观念,企业却还没有意识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变成一帮文人在学校里喊设计如何重要,但是企业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它跟企业是不接口的。但是这个工作还是要做,因为中国设计教育从此开始了。
发展到21世纪,设计教育和企业又出现不接口。这次出现不接口跟第一次不一样,这次是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有适合企业的人才,推进他们在设计创新方面工作,但发现从学校招来的学生,能力好像不完整。
这个时候又发现我们的教育和企业是不太接轨的。
我们的学生封闭在一个校园里,全都在非常理想的环境中做设计,没有受到外部社会的干扰,在玩创意、玩想法,做设计。企业究竟想做什么?企业的环境是什么?企业想要什么?在一个设计项目运用过程中,企业有哪些力量去介入?这些问题可能连我们老师也不完全清楚。因为现在大学师资的结构,大部分是从学校来,到学校去。国外70%教设计的老师在企业中干过很多事,然后再回到大学中从事教学工作,他对企业的需求很清楚。而我们的老师,很多是本科毕业以后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留校教学生,自己也没有完整地进入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必然影响到教学。
现在企业说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当然也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对设计人才急功近利,不知道人才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再加上对设计的认知不一样,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不太一样。怎么能要求毕业生来了以后就是熟练设计师?这是不可能的。
学校过去在教学中不太重视实践教学,我觉得也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在现在创意口号流行的形势下,大家对创意教学、创意思维教学充满了热情,但是对实践性教学,感觉不那么先进,不那么时尚,视觉上给人的冲击力不那么大,所以有意无意地也淡化了实践教学,更多地是在玩观念、玩创新、玩时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塑造学生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就会出现企业有的时候对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现象。

视觉同盟:在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您觉得学校和企业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何晓佑:
企业的主要功能不是培养人才,学校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所以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学校。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讲,人才培养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所以所有的单位都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如果学校和企业,能够通过产学研的平台进行长期合作的话,那么在设计人才的塑造中,是长期地由教育力量、研究力量、企业力量共同的结果。这样的话,这个产学研平台无论放在学校还是企业,都能够发挥作用,使设计人才成长得更好,我是这样认为的。

精彩推荐: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责任编辑: un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