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少波老师专访
作者: Art2000 vincent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8年1月4日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李少波老师

被采访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李少波老师
记者:廖翔、沈扬
采访时间:2007年12月

李少波简介:
1999年-2003年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2002-2004年国家公派丹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课程教师,2004年加入Mervyn Kurlansky工作室,现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从事其博士课题研究并兼任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方正字库设计顾问、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特聘教授、NYTDC会员;作品获得包括作品获得Sappi集团形象计划国际竞标第一名、中国首届设计艺术大展全场大奖以及日本Morrisawa字体评审奖在内的六十余项竞赛奖励并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主持《字之城——中国城市文字字体研究》、《中国教科书体开发报告》以及《黑体字研究》等专项课题并领导开发的新的黑体字型。

关键词: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国家大剧院、李少波、字体设计、设计教育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下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感受。
李少波:
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关于字体设计的专题研讨会,我非常幸运地能有机会跟字体专家和设计师坐在一起就字体专题进行研讨。这是中国平面设计、汉字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和发展方向。平面设计如果再往前发展,一定得回到最基础的一些元素,如果字体设计解决不了的话,很可能会制约设计的发展。

视觉同盟:国家大剧院的字体设计就是您负责的,那么您如何理解中国的字体设计?
李少波:
很多字体是沿着历史慢慢发展出来的,像宋体字,它不是某一个人特意创造出来的,它是沿着技术变革、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慢慢地演化出来的,它不是突发事件;还有一种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有特定的事件产生的一种新的字体。大剧院的这套设计是导识系统,我们做这款字有几个考虑,第一是由于目前中国这种大型的公共建筑正在慢慢增多,其中存在着跟导识相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字体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基础,从字体设计的角度去解决那种信息传达过程中的基础问题,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想通过这一个案例能够找到一种切入点,第一是通过字体解决设计功能的问题,第二是想通过字体设计探讨一些汉字在传统美学里面的特征是否还应该继续存在,或者应该怎么创新,甚至包括设计方法,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跟方正合作,我们一直有共同的认识,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活动,通过这么一款字体设计,来打破原有的一些设计模式,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关于字体设计的方法,最起码是一个开始。

视觉同盟:您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您对中国现在的设计教育现状如何看待?
李少波:
设计教育肯定是发展得很快,问题还依然存在,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在探讨的问题——字体的问题,在字体方面,我们或许对于这种基础元素的忽略迟早或者说已经制约了中国的设计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去重视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设计教育方面,包括字体设计的课程,因为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我们就知道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体系,设计体系、设计方法完全不一样,你不可能让一个学生在一个课程中去设计几千个字,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种课程起的作用和设计的目的似乎就需要重新考虑了。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特别是关于这种字体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得去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汉字的字体设计,需要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把汉字文化、汉字字体设计文化发展下去、传承下去。

视觉同盟:您是在丹麦学习过一段时间,接受过国外的设计教育,您能不能把中国的设计教育跟国外的设计教育之间进行一个对比?
李少波
:西方的更加完整一点,我们是后来者,所以是模仿者,而模仿者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超越原创者的,所以说目前我们更多还是得学习,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还得在模仿的同时创新,像我们学校中央美院在创新方面做得更加突出一点,比较重视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包括西方课程转化到中国这种本土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模式当中来之后,它怎么样跟中国的文化本身、中国的学生本身、中国的教育体系本身融合的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多一点。

视觉同盟:请您给学生提一些建议,他们怎么才能把设计学好。
李少波: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多想、多做,不要把自己的目光设置得太窄,能够思考的东西更多一点点,关照的对象更多一点点,这或许也能帮助平面设计这种门槛比较低的专业获得一些新鲜的血液,或许这样的话,平面设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视觉同盟主编廖翔(左)与李少波老师合影

(责任编辑: carcy1983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