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小平
被采访人: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小平 记者:廖翔、沈扬 采访时间:2007年12月
张小平简介: 张小平先生在中国广告界被称为“黑马大叔”,是广东乃至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人物,2004年获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平面设计师(排名首位);2005年出任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25年10位突出贡献人物大奖;参与创建中国4A;多次出任中国广告节、龙玺、时报华文奖的评审,也曾担任纽约广告节、亚太广告节评审,常年参与中国广告的教育工作,是国内九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
关键词:包装、包装之星、设计教育
视觉同盟:请您谈谈参加“包装之星”的感受,特别是您对于年轻人获奖的看法? 张小平:没参加“世界之星”之前,以为很神秘,以为拿奖很了不起,但是看了以后觉得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我相信中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渠道,如果知道的话,可能会拿很多奖。这期“包装之星”奖励得比较多的是结构、材料,在设计方面的水平都不高,可能它讲究的是包装功能方面,我觉得“包装之星”现在在中国成立了推荐委员会是一个好事,特别设立了“包装之星”的学生奖,这都是好事。包装在80年代是比较旺的,因为外贸出口的问题,但现在由于包装的性能已经改变了,它除了包装和作为产品的推广以外,更主要的、更讲究的是品牌的整合,所以光是包装本身来讲,它在中国的发展是受限的,但是如果跟品牌联系起来一起发展的话,它的前途才是光明的。在包装领域里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对印刷、材料、结构,当然也要对整个视觉、品牌有一个深入和综合的能力。当然,影响包装的除了刚才我说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收费不高、竞争太大,所以都是短线做出来的,实际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和足够的费用去支持包装设计,有长期较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在十几年前已经提过“中国包装垃圾论”,虽然现在有了一些改观,但整体水平来讲,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这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只是强调表面的成份,并不太实在,虽然这也是由于销售的要求。可能目前品牌方面的注意力高于对产品结构、开发材料应用方面,所以目前的包装比较多是在模仿状态,反而平面方面的进步还有点明显。
视觉同盟:作为从业多年的广告人,您是如何来看待中国现在包装行业、广告业的发展? 张小平:包装的状况和包装将来的发展一定要跟整个品牌推广整合起来,它是其中一个部分。它如果做得好,是为整个品牌的推广加分,做得不好,会减分。
 张小平先生接受视觉同盟采访
视觉同盟:您觉得院校在设计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小平:现在有些院校不太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功,特别是对各个课程的细致研讨和教育,而是放在一些表面的、我们目前看得到的所谓的广告里面去。我觉得在教育里面,除了教育实用功能以外,还应包括实验功能。在实验功能方面学院做得不是很好,不少是比较老套的实验,不是与时俱进的实验,跟实际结合的距离还是远,这是很要命的。
视觉同盟:目前有很多学设计的学生,并且数目逐年增长。您认为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怎么才能把设计学好? 张小平:我觉得目前中国的设计学生将来起码有60%以上是不可以做设计的。为什么?因为扩招太厉害了。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每年在校学设计的学生有400万,但实际中国现有做设计的人没有超过60万,那么这400万的人是能做设计的吗?不是的,保守估计未来有40万的人会从事设计工作。所以我觉得将来大部分的同学是没有机会从事设计的,所以将来能够成为设计师的,都是百里挑一的,是尖子,剩下的只是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视觉同盟:请张老师给视觉同盟网站的读者一些忠告或建议。 张小平:学设计的设计师、学设计的同学,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东西,应该经常上视觉同盟,在这里面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讯,而且还有不同领域丰富的资料。然后要靠自己去学习、去努力了。
 张小平先生(左)与视觉同盟主编廖翔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