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院校专题 → 正文
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预科(AIVA)执行院长冷健专访
作者: AIVA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7年8月16日


冷健,长期致力于中外合作办学,担任EEC上海欧文经济学院执行院长。2005年起同时担任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预科(AIVA)执行院长。现就读于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博士课程。

记者:您有长期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经验,可否先介绍一下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有哪些途径出国深造?
冷健:从1999年办学开始,我们接触了很多的国外优秀的高等学府。特别是在艺术与设计这个专业上,中西方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往往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绘画基本功,这恰恰是海外学生缺乏的,随着国门的开放,国外教育陆续与我们的学生开始有了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目标指向海外留学。他们选择留学的途径常常会从网站上的初步了解,而后到国际教育展上的仔细咨询,有的也会通过留学中介的全方位服务,或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跳板,最终赴海外深造。

记者:能谈一下对“艺术招考热”的看法吗?
冷健: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飞速发展,九十年代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我们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国内“艺术招考热”或是“美院扩招”等相关的报道。特别那些年年刷新的报考人数更是另人惊叹:二零零五年,仅山东省就有143,000人次的考生报考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同年,仅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考生人数有63,000人次,而录取的名额仅1,580人。为了争取“公平性”,中国美院在招生报名和考试程序的方法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报名程序引入了信息化软件,现场进行数码拍照、采集、打印考生信息、发放专业准考证。这一系列操作流程都将在数十秒内完成,大大提高报名速度。但对于考试方式的本身,用单一的统一命题,考素描和色彩的方式来选拔所有专业的考生,是不是能招到既符合专业要求又契合学生兴趣的考生呢?

长久以来,“造型”成了美术的“基础”,而“素描”又成了这“基础”中的“基础”,成了所有视觉艺术类专业 - 国画、油画、版画、雕刻、壁画,甚至工艺美术、实用美术以及种种设计专业的单一律法,并体现为行政机制。所有美术学院考生必须通过单一的素描考试,而素描的单一性,有通过变本加厉的考试制度,成为不可动摇的教条。在陈丹青老师的《退步集》中也这样提到:“‘素描基础’,是中国艺术教育最大的神话,最强的霸权,最有效的行政力量,也最具有惰性,又是最庞大的学术包袱。如果不用素描考试,这么多孩子怎么筛选?用老办法当然最保险。” 这样的素描基础,这样的素描考试奠定的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吗?从雨后春笋一般的艺术类高考的“考前班”,以及艺术书店里充斥着各类的艺术考试考前冲刺书籍,光盘里,我们看到的是围绕着“应试”这两个字应运而生的产物。面对如此与日俱增的考生数量,面对开设越来越广泛却又缺乏科学而有机的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我们的教育专家们望“试”兴叹,却又奈何不得。入学考试的研究要涉及的面不仅是教育学的范畴,更涉及到社会学,甚至是经济学的范畴。那么对这种统一的入学考试方式,三个小时的素描与三个小时的色彩考试,我们的专家们是不是会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呢?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中英艺术与设计基础教育的情况吗?
冷健:一位英国艺术设计学院基础学部主任在谈到英国的基础教育时,特别强调了英国的基础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本科前,通过一年的学习,探索与发现学生的潜能以及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概括的说,基础课程具备两大作用,即介绍(Preparatory)和引入(Introductory)。 但当他在问到我关于中国的基础教育的问题时,混淆地认为“考前班”的素描基础教育就是中国的本科前教育 (Pre-undergraduate),认为等同于英国的衔接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基础教育”(Foundation)。如果说考前班里的“素描基础”培训不是他所说的“基础教育”,那么,我们究竟还有没有类似的本科前教育呢?中国的各大美院都逐步开设了基础教学部,中国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和设计学院就分别设有造型基础部和设计基础教学部。以“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组织教学,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实行二段式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基础部的设立是为适应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强调专业的大基础。但是,对选择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入专业学习前是否真正了解什么样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缺少了所谓的‘介绍性的课程’,是否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将来以及职业的发展方向?

记者:您觉得中国艺术基础教育的特点在哪里?
冷健:
记得两年前,适逢去北京参加英国教育展,同行的英国同事去中央美术学院访问的时候,看到了正在召开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学生优秀作品展”。此次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全国十所美术院校及中央美术学院。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各大美院围绕各院校的基础教学情况及基础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经验进行了发言和讨论。此外,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主任安滨教授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副教授何工应邀分别做了题为《英国高等美术基础教学》和《谈中美基础教学的异同》的特邀发言。从同事带回来的厚厚的两大册学生作品集中,大家不得不感叹中国造型基础教学的累累硕果 - 精彩绝伦的素描和色彩作品。这些作品的技术水准远远高于大多数英国本科学生的水平。我也去参观过英国的预科学院,他们的学生作品展示确是多方位的,使用的媒体是多方面的。看不出纯艺术与设计专业作品的明显差别,学生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和想法却跃然纸上。可见,对于“基础”这个词的理解,中西方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不过,可喜的是两位教授的发言将他们相关的思考提上了议程,我们在从事基础教学的同事们,同时也在关注着海外的基础教学,并通过学术的平台,为中国的基础教学提供着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记者:您觉得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预科——AIVA国际视觉艺术课程在中国艺术教育扮演了何种角色?
冷健:中国的公办教育系统好比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摆动不得,而民办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动的平台。在体制之外,我们可以把很多新的办学思想,哪怕是一点一滴,通过实践发挥出来。设立一个衔接课程(Bridging Course)或许可以通过实践来解决一些这样的疑问。二零零五年的秋天,AIVA 从上海开始了这样的一条实践之路。

记者:请谈一下的AIVA的办学理念?
冷健:在办学理念方面,AIVA无不考虑到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注重基础教学的优势,以及西方在艺术设计领域领先将近一个世纪的沉淀与积累。在课程设置和学制衔接方面,不是照搬全抄,而是注重“衔接”这两个字,学生在国内阶段除了继续基础训练之外,特别强调创意的实践和研究方法,设立工作室机制,让学生尝试通过各种媒体把想法表现出来。师资方面则要求授课教师都具备海外留学硕士以上学历,通过这样的渠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到新的理念。

AIVA在考虑设计入学标准和考试方式方面,完全没有采用目前中国艺术专业院校的招生入学考试方式,单一的考学生的素描和色彩。而是借鉴了西方艺术学院的招生模式,通过学生提供的作品集和面试来判断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潜能。学生们捧来的有正式的素描、色彩作品,也有平时的速写本,记载他们的一些兴趣,想象和创作过程;也有学生提供的是摄影作品,或是他们平时的小制作,小雕塑、纸模型等等。AIVA鼓励学生,特别是就读大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提供的作品的表现方式越丰富越好。在面试的过程中,考官会着重询问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创作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某样媒体的掌握的程度。这样的入学方式正是与大学基础课程的设立相契合,在这一年中,我们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媒体,通过一年的课程,发掘学生的兴趣。在正式进入到海外大学课程之后,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记者:您除了作为一名办学者,又继续在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艺术教育博士学位,能谈谈您的感想吗?
冷健:在AIVA开学的同时,我也重新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在英国大学做课题研究,题目就是 “艺术的门槛”。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不论是梦想成为“艺术家”,或是为了一张“就业证”,通过去美院深造就成了最“正统”的途径。然后,入学考试就成了一道“门槛”。门的大小,门槛的高低决定了成千上万考生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测量门槛高低的标尺。那么,在这道门槛的背后,决定这扇门的大小,门槛的高低等种种因素,牵连出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背景都是研究的内容。通过入学考试折射出的基础教育又该如何展开,特别是在面临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展开也是研究的一个部分。希望能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进行一些关于艺术教育现状的研究,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更多文章内容请见: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中国预科专题

(责任编辑: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