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辉谈奥运文化与中国设计
作者: fape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7年4月18日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辉先生

前不久,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揭晓,与奥运有关的设计话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里视觉同盟采访了中国美协平面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辉,请他谈谈奥运文化与中国设计:

采访:fape
 

视觉同盟:曾老师您好,请谈一下奥运文化与中国设计的关系?

曾辉: 历届奥运都是展现一个国家设计能力的好机会。如果北京奥运能够完美地来展现中国设计的特色和水准,这正是中国设计界希望看到的。陈汉民教授有一种说法:“任何设计只有更好的,没有最好的” ,所以不管是对标志还是吉祥物的评价,在在各个方面自然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声音,才能促进设计界的反思,因为正式被奥运采纳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最高水平的,或者代表着中国设计文化的最好概念。只不过是在特定空间、特定时间下的一种适合的东西,不管是官方还是公众在某些方面是认同的。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去埋怨官方和公众的审美取向不是那么的前卫和先进,因为在任何的时候,设计都是属于大环境背景下的一个子项。所以要想做得更好的话,还是要提升中国设计界自身的文化自觉。

中国设计的文化自觉体系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自然就要有中国文化的东西,并不见得一味地去强调狭隘的传统文化特色,中国设计也意味着有现代的,也意味着有前卫的,甚至有些是国际化的,中国设计并不等于保守、封闭。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强调中国元素的概念是因为我们身为中国设计界的一个成员,思维方式必然带有中国的文化色彩,不必要强求赋予其一种所谓的符号载体或表象化的东西,本质上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2008北京奥运奖牌设计

中国的文化物象很博大,中国的文化精神更精深,尽管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但是从各种设计表现上来讲,大家都开始意识到用中国文化来做中国设计的好处。虽然一阵风不可取,但是不管是汉字游戏还是吉祥纹样等的设计,作为一个过渡阶段,这些汉字、吉祥纹样等各种中国文化的视觉符号、元素形象都能够或多或少反映我们内在的文化。但是如果一味地拿这些东西来做的话,势必会给人们设定下一个概念:中国设计似乎没有这些符号就不叫“中国元素”的设计了。那么以此来看“中国印”标志和奥运奖牌都是这样的,到了吉祥物就更过了,几乎把中国纹样里边的东西恨不得一股脑地拼凑起来——当然拼凑这个词说起来不好听,但实际上有这种痕迹,因为它涉及的因素太多了,要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太多了,一会儿大熊猫,一会儿金丝猴,还有丹顶鹤,然后每个上面还要有各种民族文化概念,还要有各个不同年代的文化印迹在里面,这样当然就太“丰富”了。而篆书笔意的体育图标却更多地是从中国文化意象中蜕变出来,在这种意象蜕变中,就是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去思考。

第二,要有中国设计的文化主张。从历届奥运来看,它都反映了当时年代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文化主张和理念,都不会保守地展示自己的国家文化。历届奥运都能使得自己的设计形象成为国际共享的视觉语言,洛杉矶奥运会从标志到景观的设计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设计文化的先进概念,那种带有动感的五星形态标志,很快就被世界所广泛接受。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也一样,现在中国很多的体育活动标志设计形态都是来自于它,甚至北京残奥会标志还有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的痕迹和影子。所以,设计的文化主张要站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或者叫做中国人的设计文化立场上,来看待中国要给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设计并不是以封闭的、保守的、狭隘的传统意识为主流。我们有丰富的视觉文化资源和创意传统,而且这种创意传统是一种开放型的,而不是封闭的。自古以来,中国的视觉文化创意传统就是在不断地融合“杂交”过程中来实现的,从汉代凿通西域开始,西域的视觉文化便进入了中国,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国,所以中国视觉文化的形态本身就是综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大移民文化的交合,很难说是百分之百纯粹的纯种文化类型,站在这个视野上,就要考虑把这种开放的中国视觉文化主张在这一届的奥运会里面加以体现。

这就牵涉到下面一个概念了,就是强调中国设计的自尊。设计自尊又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中国设计界尊重自我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主张,另一方面社会要尊重创意设计。应该说,北京奥运肯定会给整个社会或多或少地形成对设计认同感。当人们对创意设计、对形象景观不重视时,一说起形象景观,有些没概念,以为形象景观就是种棵树,弄个灯光,挂几个红布幅就叫形象景观了。现在所确定的奥运形象就是以奥运的视觉元素为核心,能够真正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景观模式,这套景观系统能够充分展现在中国举办的这届奥运会的有特色、高水平、展现国家形象的目标。高水平的 “高”是以什么标准为参照物呢?如果单纯地按照国内的设计评价标准,在国际上可能只是中等水平。有些设计在当时评定的时候已经不错了,但是拿到国际上可能认为那个设计倒退了十年。体育图标和奥运奖牌的设计是站在中国设计文化精神的角度上,能够体现出有独特性的设计文化主张。这种表现方式可能会影响到世界的视觉趋势。这对中国来讲,能够无形中提高中国设计界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对于提高中国设计的文化形象,奥运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示机会。过去有人说“中国无设计”,就是说中国没有自己文化的设计,那么这次奥运会是不是真正能够搞出点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好在参与北京奥运设计的主要创意群体以中国设计师为主,而且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说明了一点。不像多哈亚运会几乎都是西方人给它设计的,墨西哥奥运会实际上也是美国设计师设计的,尽管美国设计师也特别尊重墨西哥文化,用的都是印第安的视觉元素图形,但毕竟骨子里是美国人的设计思维。


2008北京奥运图标设计

现在留给中国设计师可创意的东西不多了,那么中国设计师还能够为北京奥运再做点什么?比如说对奥运的标识系统,现在奥运标识的图标都有了,这些图标等于是把单词设计出来了,然后要造句写文章,造句写文章就要搞语法,标识系统的语法和章法现在对中国设计师来讲,本身就是个弱项。而国外的一些标识系统规划都是非常系统性的,它的功能体系和行为模式分析会给人提供一个非常宜人的、适合人去阅读的识别方式,只有在那种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人群,养成一种阅读标识的习惯。如果标识指示总是不准确、不合理,让人走错路走弯路了,下次就不愿意看标识了。如果标识系统完善的话,人们自然就会依赖识别系统。 而由于公共环境中的城市区域、道路系统、地铁系统、医院等等的标识系统不完善,导致了很多中国公众没有养成阅读标识的习惯,标牌在眼前都不愿意看,宁可问路,所以问路成为中国人历来的习惯,只有问路才能找到要去的地方,这本身就说明标识系统出了问题。实际上标识系统是最好的引导员,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标识系统的理论模型。

之所以说中国设计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要有设计的文化主张和文化自尊,在此基础上就要有整体性的综合能力,中国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现在擅长的是各个击破,顶多只是阶段性的局部成果,比如说包装、海报在国际上获个大奖,但这些各个击破形成不了我们的总体能力。包装虽然很好了,包装里面的产品设计却很差;标志虽然很好,但是整个识别系统不完善;这都说明综合能力欠缺。诸如VI这些概念,给中国设计师上了很好的系统思维课程,这种系统方法教给我们要系统考虑问题。要系统考虑问题,就要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只是单项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肯定是过去了。现在为什么要讲设计团队,因为许多事一个人干不了,中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是以专业来划分的,所以培养出来的都是专业人才,个人很难有全面的综合能力。现在几乎没有一个设计师敢说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高手,既会搞产品设计,又会搞建筑,还会搞平面设计。尽管有些大师,像美国的罗素,他既能设计流线型的火车,又能做VI,连可口可乐的标志修订他都做得很好,跨着好几行,这种设计大家人物不是那么容易诞生。

视觉同盟:请您评价一下这次奥运奖牌设计?

曾辉: 我的设计团队也曾参与了奖牌邀标的设计创意,而且其中有一套方案,入了围做了模型,当初也是从中国文化的元素概念来思考的,是从中国“得胜击鼓”的概念来创意的,奖牌背面是鼓的形态,周边为一圈鼓钉。材质上曾考虑用两种材料组合,金属牌上用木头,就是用中国的红木、紫檀木镶在一起。

现在正式采用的奖牌设计体现了中国设计师们的智慧,但我不认同“金镶玉”的这个说法,因为“金镶玉”是中国善本古书用新的宣纸装订起来,这叫“金镶玉”。我倒觉得 “金玉合璧”可能更好,奖牌是一个“合璧”,这个“合”是结合在一起的合,但同时又符合了中国“和”的概念。过去有金声玉振的说法,金和玉都带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国人对金和玉都是非常崇拜的,因为金和玉都代表着不同的人格和文化品位的取向。所以这次我觉得奖牌设计小组非常有创新点就是选用玉,因为中国印就是从玉文化上转化而来的。奖牌设计拿出来以后,确实让人一看像中国的东西,有中国味,有中国设计的文化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中国自己的设计主张指导下的概念。如果是请国外的设计师,不见得能想出这样的创意来。
过去是“言必称希腊”,什么事都要跟国外的东西有关系,才能说明你这个设计才是先进的、国际的。如果北京奥运设计再去模仿雅典奥运的设计,就没有意思了。反之对于中国文化也是如此,如果任何现代中国设计都要有一个中国传统的设计来源,先找一个传统文化视觉模板才能做设计,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定要从中国古代文化视觉资源里面找到一个东西,然后说这个形象古已有之的,这是传统经典的东西,只是稍加变化拿来用了。这样传承中国文化的倾向,就是说设计必须要找到一个传统依据,这种具像化的依据就容易把传统文化变成一种比较僵化的、符号化的概念。

“言必称希腊”与“言必称古代”的设计理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经典中国的文化不仅仅只是古代的,还有当代的、现代的、近代的。强调中国文化不能进入到传统的套路中去,不能自我封闭,如果做设计都一定要从中国古代里面找到一种元素,才能够拿到现在来用,好像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中国味的东西、中国的设计,那么就算中国视觉文化资源再博大精深,也经不起用。大家一用再用,又会泛滥成灾了。比如“中国印”出来以后,现在用印章形态做的标志设计一出来就是一大堆。用汉字做标志也已成风,弄得满大街都有汉字标志,所以设计的思维导向有时候容易被凝固住,一旦哪一种设计被推崇了,很快这种设计就成为一个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身后会跟上一大堆设计“追星族”。 “金镶玉”的奖牌一公布,镶玉也许就成为一种设计时尚,以后手机上都有可能镶块玉,因为手机上镶宝石、钻石、装金带银都已经成为显富习惯了。还会有很多设计又开始拿玉来做文章了。当然这个奖牌设计推出来以后,对于中国推广玉文化倒是有帮助的。


2008北京奥运色彩系统之:琉璃黄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以往的设计上都出现过,本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创新点,但如果创新设计的后面跟着一大堆都是重复的东西,那么这个创新的感觉、前卫的概念很快就会被淹没了,很快会被人用滥了,然后大家又厌烦了,这些思考仅供设计思想者思考。

关于北京奥运设计的思考如果放到奥运结束以后再说,就成了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都是比较容易说话了,事前去说,或者是在事的过程中去说,有时候不太容易。

视觉同盟:谢谢您!

 

(责任编辑: fape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