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为先 实践为本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院长访谈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教授
采访人:廖翔 樊鹏 被采访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教授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视觉同盟:潘老师,您好,您对这次中国举办2009 ICOGRADA设计大会有什么感受? 潘鲁生:参加这次世界设计大会筹委会,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是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到这个层面,就不可能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也没有能力去承办这样一次会议。作为一名设计教育工作者,我感觉能作为组委会的成员参与这样的会议,为大会的启动做些工作,是非常高兴的。
视觉同盟:您觉得这次大会会对我们中国设计设计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潘鲁生:我感觉它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因为过去我们是自己设计自己评论。如果我们进入国际的平台,跟国际设计院校、设计企业去广泛地合作交流,我想首先是为我们的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也把中国的设计传递给国外的设计师。今天我在发言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就是中国的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同时也是探讨中国元素和中国造物理念如何推广的世纪,因为现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很迅速,但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设计元素还是很缺乏的。通过这次大会,有助于构建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平台,从而推动中国的设计教育,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潘鲁生教授接受视觉同盟采访
视觉同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设计教育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潘鲁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全国独立设置的设计大学,它成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33年,虽然历史短,但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在目前设计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整个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建成一所教学实践型的设计大学。因为现在中国都要向一流大学迈进,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现在有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还有职业型大学,但是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以设计教育为主的一所大学,它离不开设计实践,所以它应该倡导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我说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我们现在设置了10个二级学院,有20多个工作室和实验室,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广泛地进入实践、进入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现在社会需要的设计师是必须的。我想,概念设计我们要做,创意设计我们也要做,但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是侧重于实务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视觉同盟:您认为学校如何才能做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工作? 潘鲁生: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因为现在的设计教育在中国摊子铺得很大,国内设立这个学科的高校比较多。我们本科层次的在校生规模是6000多人,现在有51个专业方向,我们新设立的很多专业,例如家具设计、设计管理、旅游产品、妆扮设计等,像这样的专业,都是社会比较急需的,所以说作为一所大学,如何能找到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我们不回避,我们现在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设计师,从入学到毕业分几个阶段培养,给他们几种能力,一个是创意的能力,一个是实践的能力,一个是综合的能力。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到社会上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应对很多职业的变化,同时技能的培养和创意水平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动手做,而且做得有创意,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是我们学校培养学生一贯的宗旨。
视觉同盟:您怎么看待现在扩招的问题? 潘鲁生:扩招是国家一个阶段的政策。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它。如果不扩招,可能有好多孩子不能进入大学学习,扩招之后,有更多的孩子得到了大学教育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扩招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扩招跟就业既有关系又没关系,大学不扩招,更多的考生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这些学生就容易就业了吗?当然就业问题是存在的,人口多、岗位少,这是主要矛盾。因为大学主要是素质培养,至于说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要靠个人的能力——包括你的专业能力和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来讲,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使人才的培养趋于合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就设计领域而言,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设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发展格局,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提出了三点:教学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如何把学生放到一个服务对象的位置,我们坚持这样的理念,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
视觉同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几年发展较快,作为一位设计大学的校长,如何去制定发展方向? 潘鲁生: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把握学校大的发展格局,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最起码要了解每个专业的发展潜力,要了解在某一个学科上的教学规律,同时也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困惑,我想这应该是做大学校长最基本的要求。我一直在努力地去做,令我非常高兴和欣慰的是,我能够做到在校园当中,学生们都对我不陌生,我对我的学生也倍感亲切,有时候从网络上也联系。我们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聊天的形式联系,包括通过互动讲座的形式跟他们广泛地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很直接、很尖锐,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对我自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学生身上我也学了不少东西。
视觉同盟:您从事了这么多年的美术和设计教育,您是怎么看待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呢? 潘鲁生:我感觉中国的设计教育,总体来看是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和文化产业需求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设计教育定位的问题。现在的设计教育发展仍停留在专业的扩张和招生的规模,缺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总体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设计教育一定要定位准确。所谓的定位准确,就是说你是什么类型的学校、什么类型的专业,服务于哪个行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几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布局,既有比较传统的专业,比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这样的专业,也有新兴的专业,象数字艺术、设计管理等,因为社会需要这种前沿的专业。作为一所设计院校、作为一个设计学科,它的特点在于在发展过程当中去创新,在创新过程当中去融合先进的东西。
视觉同盟:视觉同盟的读者多是年轻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您作为一个设计教育的专家、长辈,请您给读者一些忠告吧,怎么才能把设计学好。 潘鲁生:我感觉学好设计首先要抓几个层面:一个是培养自己创意的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如果没有创意的能力,设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无论你是本科还是专科层次,哪怕是高职、培训,这种能力的培养里面要讲方式、方法;另外,应该培养实践的能力,这里面包括设计应用的能力,动手制作的能力,跟企业打交道的能力,也包括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作为今后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设计管理者,培养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比较重要。 真诚希望我们学设计的大学生,要沉下心来,了解一下国内外最前沿的东西,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中国的设计元素是中国设计的命脉,如果你的作品还需要原创,如果是你能够拿出来在国际上获大奖,或者在全国真正能立得住的作品,中国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艺术,包括了解中国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和审美方式。作为大学,对综合能力的培养远远不限于技能,但是技能的培养又是设计学科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所以这两边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好多青年朋友都在通过网络学习,我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真正把网络作为设计的一支笔,而不只是在网络上浪费时间获取不良信息。相信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把这支笔用好,把这个工具用好,将会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潘鲁生个人网站:http://www.panlusheng.com)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潘鲁生教授(右)、视觉同盟主编廖翔(左)合影
转载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所有链接,更多访问: 2009北京ICOGRADA大会筹备委员会暨AIGA中国办事处成立仪式系列活动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