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用户体验的辨论中将用户体验独立于任何概念之外的立场让我认识到一个现象:在一些人心中,用户体验已经被神化了。一个独立于可用性之外的用户体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至少在这场辩论中我没有看到这些支持者们对用户体验的一个定义,他们所提供的只是一些笼统的表述。
命题一: 可用性可以很糟糕,用户体验却可以很精彩。
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一个符合这个命题的例子。如果这指的是类似卡洛曼壶的设计,那么我要说这个设计不能支持这个命题。卡洛曼壶是一个很象水壶的设计,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水壶!也从来没有打算成为一个水壶!对于卡洛曼壶,它的可用性并不在于它作为一个水壶的可用性(因为它不是水壶),它的可用性体现在它与水壶的相似性和它与水壶的差异性上。因为相似,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很容易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户的认知模型),各个部件的使用方法(可学习性,知识的传递性)。也因为相似,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很容易发现差异的部分(affortability可承受性),很容易感受到它所传递的矛盾性和因此引发的情感层次的化学反应(主观满意度)。正是这些构成了卡洛曼壶的可用性,也构成了卡洛曼壶的用户体验。它的可用性一点都不糟糕,不是吗?
命题二:用户体验可以单独规划。
我还是想了很久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例子。如果可用性可以分为“理所应当的期望”和“理所应当的期望之外的体验”两部分来单独规划的话,我们是不是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呢? 没有对“理所应当的期望”的充分认识,哪里来的“理所应当的期望之外的体验”?抛开“理所应当的期望”,用什么来构建“理所应当的期望之外的体验”?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网站的设计在不考虑布局,文字,颜色,导航,对话,信息结构等等这些理所应当的部分的情况下,期望之外的体验是如何实现的。还是用卡洛曼壶作例子,假设它的用户体验是单独规划的,那么在规划的时候设计者大概会是这样思考的:我要做一个很特别的设计,它需要非常的与众不同,所有看到它的人都会对它留下深刻印象。请注意,设计者不能在这个规划中想到水壶,因为当具体到水壶这个载体的时候,上述的一系列可用性因素都立刻参与了规划,因而破坏了单独规划的前提。如果单独规划的用户体验仅仅停留在前面的表述的层面上,那么很明显这个规划是可以用在几乎任何一个产品的设计上,因此也就谈不上是什么规划了。
命题三:好的用户体验,不一定获得高的满意度。
这个命题的隐含假设是:对同一个设计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可以分别测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知道是不是用户体验很好,满意度测量却不够好。同样,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如何分别测量的方法。当一个用户说他获得一个好的用户体验的时候,他难道不是在说他觉得很满意吗?“人们对太习惯的事情,往往给不出高满意度”的说法并不能支持这个命题。“太习惯的事情”并不等同于“好的用户体验”,这两个命题完全是两个无关的命题。
脱离开可用性之后谈论用户体验于是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将其神化。因为只有神化了才可以不再需要逻辑上的解释,只需要相信。
原文地址:http://www.understandusability.com/blog/?p=95
更多UI博客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