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建筑与环境建筑资讯 → 正文
人人参与,AI创未来——未来城市AI创意设计大赛征集启动
作者: 腾讯未来城市AI创意设计大赛征集组委会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24年5月13日

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在设计领域,AI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赋予了专业人士更多创造力,更为普通人提供了表达创意的机会。5月10日,由腾讯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联合发起的“人人参与,AI创未来——腾讯未来城市AI创意设计大赛征集”启动会及“AI与设计创新”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

此次大赛征集活动以腾讯深圳前海总部园区科创街区为主题,大赛面向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创作、科幻、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公众,征集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新性的城市建成环境场景设计、装置与小品设计、平面视觉设计。大赛旨在推动社会创新、激发公众对科技和设计的兴趣,借助AI工具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结合的新可能性,期盼可以激发对科技创新的更多关注与讨论,设计出更符合需求和期待的未来城市。

启动仪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昕主持,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央广网副总裁朱建勇分别致辞。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

杨健提到,此次AI创意设计大赛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去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也希望把本身设计者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创想能够跟AI结合起来,来帮助这些新技术、新工具进一步提高。让大家体会到现在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能够给业内人士提升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引入、吸引更多人去进行多元创作。此次大赛也希望能够依托腾讯研究的混元大模型工具,进一步把以前具备的能力和理念更好地落地。


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

张利为大赛发表了视频致辞,他提到,AI带给所有的学科和行业的挑战是众所周知的,在我国高质量城市更新的今天,数据与计算技术以及潜在的规划新范式涌现,建筑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虽然我们还远不能肯定AI带来怎样的具体改变,但我们拥抱AI带来的全新可能性,更期待这次竞赛,通过AI能够连接不同的人群,共同为高质量的城市更新贡献智慧。


央广网副总裁朱建勇

朱建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正在按下“快进键”,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央广网一直致力于AI技术应用探索,过去一年,我们强化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全面推进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央广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建设破圈传播,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升多终端协同的平台生态力。央广网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期望通过本次活动,争取更多AI技术手段支持,积极实现媒体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腾讯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琼

随后,腾讯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琼介绍大赛的主要内容,各位嘉宾共同宣布未来城市AI创意设计大赛竞赛启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冬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昕,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陈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喻纯带来AI与未来设计相关的主旨演讲。

启动仪式后,来自清华、腾讯的专家分别带来与AI设计创新相关的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教授以“AI时代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为题,结合美院的发展历程与自身专业分享了随着AI等技术的进步,打破了技术工具的壁垒,打开了学科交叉的通道,推动了产业创意发展和商业化运作,同时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美院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艺术与科学结合、发展交叉学科的多种尝试,通过联合培养项目、教育大会、工作坊等活动积极拥抱AI。希望借助大赛的实践机会,将教学应用到现实,将设计应用到城乡建设与人们的生活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教授进行了题为“立足设计科学的交叉探索课程实验”的分享,介绍了自2022年以来,建筑学院在设计科学交叉探索课程实验中的进展和成果。以媒介、数据、制造和管理4个交叉创新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包括AI生成式影像、智慧园林和居住·机器·人在内的实验课程。课程突出了设计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架构能力,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此类实验课程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学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作为腾讯设计杰出专家、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陈妍在会上分享了混元大模型对于设计领域的应用、文生文和多模态方向技术的最新进展。腾讯在2022年GPT被普遍关注之前,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在2023年发布了混元大模型,综合评测中均位列国内大模型第一梯队。此外,拥有21年设计经验的陈妍也鼓励设计师拥抱AI技术,帮助工作提效,同时保持对创意的积累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提升设计思维。期待通过比赛和合作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实用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烨教授以“一些尝试 一点反思”为题分享了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期间参与的AI与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相关的科研工作,探讨了AI技术的发展对该领域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他特别提出AI技术的应用往往以海量数据的存在为前提,那么在数据欠缺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生成式AI模型来生成一系列可以准确描述现实的数据,从而为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坚实可信的工作基础。在大家都在探讨AI生成图像和影像的当下,我们是否也需要转换视角,重新思考生成式AI与现实的关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喻纯教授围绕“大模型时代的人机协同”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从计算机诞生谈起,强调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这两条路径协同发展以实现最终的通用智能。通用智能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复杂任务,还能以自然方式与人类交互,为探索未知领域提供支持,促进人机关系的和谐共生。而人要教会通用大模型知识,促进通用智能的发展,通过人机协同,形成联合的智能体为人服务。我们应积极探索人机协同的发展路径,推动通用智能的实现,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从左至右王鹏、张烨、刘琼、杨冬江、朱建勇、杨健、岳淼、张昕

此次大赛评委会主席由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张利担任,评委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冬江,央广网副总裁朱建勇,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腾讯基建部副总经理郑睿祺,腾讯设计杰出专家、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陈妍。本次大赛设计要求是在理解腾讯科创街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概念、创造性地运用AI工具,基于“科技—城市—创新”的深度融合进行设计。参赛人可通过WeCityX.tencent.com、央广网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公众号的相关通道注册报名。

比赛报名二维码

本次大赛得到了《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国匠城、《时代建筑》、《南方建筑》、《建筑师》、《中华建设报》、《建筑时报》、《北青家居/北京青年报》、《AT建筑技艺》、《当代建筑》、《住区》、清华同衡规划播报、《AC建筑创作》、《建筑实践》、《城市环境设计UED》、《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世界之旅、建筑档案、建筑畅言网、青年建筑、Archrace、新浪地产、搜狐城市、群岛Archipelago、人民艺术网、知了Home、薄雾馆time、视觉同盟、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等媒体的支持。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