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资讯 → 正文
纪念《装饰》创刊六十周年系列活动预告
作者: 装饰杂志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8年9月28日

纪念《装饰》创刊六十周年
系列活动

创刊于1958年的《装饰》,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综合性艺术设计学术刊物。2018年,适逢杂志创刊六十周年,本刊于9月28至2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活动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装饰杂志社承办。

在《装饰》创刊六十周年
这样的重要节点上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
这种姿态即是我们对创刊先辈的一个交代
也是对后人如何看待今人的一个回应

最终
我们决定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姿态
办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学术性活动
来表征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


新时代 新起点 开创新天地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设计学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术刊物,正是记录和反映这些变化的有效载体,是传播设计思想、设计观念和设计成果的核心平台。作为一本已走过一个甲子的设计学期刊,《装饰》本身即是中国当代设计实践与研究历史的见证人,具有着重要的标本意义。在此背景下,最大程度地发挥期刊的平台作用,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提升特色栏目的建设水平,扩大期刊在业界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便成为《装饰》未来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次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不仅仅在于回顾《装饰》杂志六十年来走过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加强《装饰》与国内外设计学术界、专业圈,以及广大读者的联系、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广泛整合海内外学术资源、行业资源、教育资源,进而推动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装饰》创刊六十周年刊物展示


纪念活动介绍

1. 《装饰》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大会
时间:2018年9月28日
地点: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

2. 面向未来的设计学——国际设计期刊主编论坛
时间:2018年9月28日—29日
地点:西郊宾馆大会议室
论坛邀请国际国内重要设计刊物,包括国际上的《Design Issues》《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Leonardo》《AXIS》,以及国内知名设计学术期刊主编及编委发表演讲,共同探讨设计实践及学术研究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学术期刊平台建设的新形式。

3. 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
时间:2018年9月28日—10月23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四号展厅
专业期刊是传播专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展现行业新知的重要媒介,更是推动观念与成果产生的重要力量。1900 年,中国第一家美术期刊《书画公会报》在上海创办。此后至今,中国的美术设计期刊与中国近现代美术设计专业发展同步,兼具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展览从美术设计期刊的视角,梳理百余年来近现代中国设计的历程,呈现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与影响,探讨美术设计期刊与学术、行业和教育的关联,展现它在促进美育、设计发展的影响,体现其对社会意识和大众生活发挥的作用。

4. 《装饰》创刊六十周年海报邀请展
时间:2018年9月28日—10月4日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海报邀请展特别邀请了陈绍华、王粤飞、靳埭强、刘小康等全国平面设计领域诸多顶级设计师,每人设计一款纪念《装饰》创刊六十周年的海报,旨在以海报为视觉媒体,呈现业界设计师对《装饰》的认识,对设计的思考,以及对未来设计发展的展望。


学术主持


赵健 Zhao Jian

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原常务理事,《装饰》编委
Professor of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ZHUANGSHI

方晓风 Fang Xiaofeng

《装饰》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vice dean of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professor and thesis advisor for PhD students at the Academy, editor-in-chief of ZHUANGSHI


演讲嘉宾


理查德·布坎南 Richard Buchanan
《设计问题》期刊编委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泽赫德商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设计理论、实践与创业首席教授

editor of Design Issues. Professor of Weatherhead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hair Professor of Design Theory,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演讲题目:《设计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
Topic: The Value of the Editor in Academic Journals

发言将聚焦于网络出版的新环境下设计学术期刊所面临的挑战。编辑人员的价值在于通过期待合理的、系统性的探究来确保出版质量。发言将根据布坎南教授在 MIT 出版社的 Design Issue 这一设计学术期刊的工作经历展开,讨论布坎南教授与他的同仁们如何审阅评估稿件,如何进行外部的同行评议,如何培养作者,使他们成长为成熟的研究人员。布坎南教授认为,对于设计领域和其他艺术领域的严肃学术期刊来说,这些都是艰难的。


方晓风 Fang Xiaofeng
《装饰》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vice dean of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professorand thesis advisor for PhD students at the Academy, editor-in-chief of ZHUANGSHI

演讲题目:《实践导向,研究驱动——设计学如何确立自己的学科范式》
Topic: Practice Guide, Research Drive: How Does Design Study Establish its Own Disciplinary Paradigm

设计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确实面临研究范式的问题,研究范式的确立,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完成的,但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设计学的研究范式总体上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远未达到成熟的状态,在现阶段还是需要对可能的范式有所提示,推动整个学科更好地向前发展。设计学的两个属性最为时代所需要,一是综合性,一是实现能力。综合性使得人们能够跨越学科界限重新组织知识和经验,寻找创新点;实现能力则意味着成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有明确的物的形态,对现实社会直接产生影响。在求解方面,今天的设计学需要发展定义问题的能力,把复杂问题、宏观问题转化为具体而微的设计机会,而这种能力获取的基础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因此,当求解的问题转换的时候,需要我们重新检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学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科。年轻的设计学呼唤设计研究的新范式,寻找设计研究新范式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下,因为设计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学科,创新是学科的根本目标。


上條昌宏 Masahiro Kamijyo
《轴》(AXIS)杂志主编
editor-in-chief of AXIS

演讲题目:《从设计杂志〈AXIS〉看未来设计趋向》
Topic: Viewing the Future of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sign Magazine Axis

《AXIS》一直致力于对设计进行新的思考,并提出建议。这一办刊理念和编辑态度自 1981 年创刊以来从未改变。当今,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所处的环境高速发展变化,越来越复杂化,设计的意义和设计师的作用也迎来了重要转折。设计不仅仅是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手段,还要依靠设计师的力量,来引起社会共鸣,并避免表面化的课题设定。另一方面,设计的作用已经扩展到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新的服务开发领域,仅靠单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无法解决的课题也在增加。要想解决这样复杂的主题,就必须对相互关联的各个领域均有所了解,并整合相关知识,这种综合能力是不可欠缺的。在当代,这种跨界的相互联系在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推进,如果仍然只是将商业(Business)、技术(Technology)、创造(Creative)三者作为不同领域来看待,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已经落后了。最重要的不是把设计固化,而是应从更为宽广的视角出发,让设计发挥应有的作用,植根于社会。因此,既具备商业头脑,又精通技术的优秀设计师将成为其核心所在。设计杂志《AXIS》,即旨在成成为正确传播设计价值的“轴”,也就是作为联结不同领域知识与创造的“连接点(结节点)”,为那些具有改变世界的远大志向的设计师们做出积极贡献。


李立新 Li Lixin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常务副主编
professor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s well as thesis advisor for PhD.students at the Academy, Executive deputy editor-in-chief of Fine Arts &Design

演讲题目:《共同体建设与中国设计的未来》
Topic: Building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Outlooking the Future of Design in China
中国设计经过 100 余年的转型与发展 ,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虽然有众多的专业院校与设计机构,获得过不计其数的国际奖项,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甚至获得了 " 设计之都 " 的美称 , 却没有形成一个设计共同体 , 有众多的设计家 , 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大师。这种状况折射出中国设计在学科发展与思想观念上缺乏独立性 , 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设计没有自己的语言、话语和价值体系。只有建立起原创性的语言与理论体系 , 进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共同体 , 才能构建并完备中国设计的价值体系 , 才能使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真正赢得应有的地位。从当前设计发展的态势与社会、经济、行业、人才以及政府重视的角度看 , 设计共同体的建构已经水到渠成 , 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罗杰·马利纳 Roger Malina
《莱昂纳多》(Leonardo)期刊执行主编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教授
Physicist, astronomer and Executive Editor of Leonardo publications of MIT Press,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演讲题目:《我们已经重新设计了艺术,让我们重新设计科学吧!》
Topic: Now that We Have Helped Redesign the Arts, Lets Start Redesigning the Sciences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艺术界与科学界泾渭分明,几乎没有艺术家将借助望远镜、显微镜、脑成像技术这些新仪器观察到的新图景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但 50 年后,我们对这些新图景都十分熟悉:从月球表面的图像到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X 光片。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驱使我们重新设计科学的新时代,包括科学条理自身与科学的社会介入性。另一个相关理念是,随着有关大数据的科学成果与作品的出现,我确信在许多科学工程与科学探险当中仍然需要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参与。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方式来描在20 世纪 50 年代,艺术界与科学界泾渭分明,几乎没有艺术家将借助望远镜、显微镜、脑成像技术这些新仪器观察到的新图景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但 50 年后,我们对这些新图景都十分熟悉:从月球表面的图像到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X 光片。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驱使我们重新设计科学的新时代,包括科学条理自身与科学的社会介入性。另一个相关理念是,随着有关大数据的科学成果与作品的出现,我确信在许多科学工程与科学探险当中仍然需要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参与。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方式来描绘通过数据形式来观察到的世界。50 年来,《莱奥纳多》一直主张艺术家参与到科技工作中,以及科学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一方面,那些更多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的科学家比那些没有业余艺术爱好的科学家能够探索出更多的科学发现,我们的期刊记录下了这些科学家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发表的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也涉及全息摄影、虚拟现实,以及近期的生物学与遗传等。


大卫·罗森伯姆 David Rosenboom
作曲家、演奏家
理查德·西弗杰出音乐讲席教授
加州艺术学院阿尔伯特音乐学院院长
Composer-Performer, Richard Seaver Distinguished Chair in Music, Dean of the Herb Alpert School of Music a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ts
特别发言


杭间 Hang Jian
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
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群总馆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美术》编委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director of Museums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as well as a professor and thesis advisor for PhD students at the Academy,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New Arts

演讲题目:《折叠与设计》
Topic: Folding and Design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确实改变了技术的本质和设计的未来。如何参与并预见它们的发展,把握机遇和可能的危险,我借用物理学的“折叠”概念来思考,希望能够探讨“折叠”在设计中的种种可能性,把握藉由艺术切入的干预和超越,从而改善科技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异化,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人的解放的力量。


丹尼尔·胡帕茨  Daniel Huppatz
《设计史期刊》编委
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winburne University's School of Design, Editor of 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演讲题目:《设计史:多样性与全球化》
Topic: Design History: Diversity and Globalization

《设计史期刊》近期刚庆祝并回顾了其 30 年来对设计及其多样化历史的学术探索历程。自 1987 年创刊以来,期刊已成为业内领先的设计学刊物之一,它引导学者们去探索设计的过去,并更好地理解其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语境。在此期间,设计史迅速发展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其将设计这一基于实践的学科与历史这一基于人文的学科相结合,为我们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洞察力。

《设计史期刊》最早创刊于英格兰,近年来日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它反映设计史学术的全球化特点,以及它多重发展轨迹的学术价值取向。此次演讲旨在回顾并审视过去 30 年间在本期刊已发展文章的研究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尝试提出若干种设计史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辛向阳 Xin Xiangyang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兼研究生院
院长、教授
《创意与设计》主编
Professor, Pro-Recotr, Dean of Graduate School,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editor-in-chief of Creation and Design

演讲题目:《临床、反思和基础设计研究》
Topic: Clinical, Reflective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Design

随着设计在不同行业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设计决策很难再依赖直觉,设计研究因此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设计教育也随之在不断地转型。发言通过介绍“临床、反思和基础”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研究体系,阐述不同设计研究活动之间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与递进关系;进而从实践智慧、哲学的功能性两方面,对反思和基础研究中的难点 -- 哲学抽象能力展开讨论。接着,针对设计教育中研究能力的培养,说明了人才培养中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与临床、反思和基础设计研究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区分了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之间的差别。最后,结合观察指出了设计教育在研究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纪念活动议程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