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工坊启动专访
作者: 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4年9月29日

记者:韩老师,您已经在设计教育领域里面工作多年了,对这个领域也很了解,您怎么看设计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现在设计教育在我国应该属于起步阶段,但西方国家他们设计教育已经发展比较完善了,您觉得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局限性在哪里?
韩澄:
现在设计院校的设计教育分四大块,主要是通试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践教育,还融入了一些实践的教育环节。在设计人才培养中,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把专业技能转化到实践中去。这个环节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即便是很多老师有自己的资源,但也是分散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的设计师作品不着地,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落地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没办法用一种产业思维去培养学生,教育和产业化这个隔阂是很大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做了四届,在高端人才聚集、竞赛组织以及线上互动、项目合作、融合方面做的非常好。今年新增的设计人才板块,是对我们实践教育方面一个特别好的补充,有利于我们设计院校跟产业对接,跟市场对接。

记者:石总您好,我们想了解一下咱们设计人才板块都有哪四个项目组成?具体是怎样构成的?
石海燕:
我们设计人才板块主要想解决的就是国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设计和相关产业融合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教育部这边比较关注的学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助力两岸文化融合、中华文化传承的问题,我们的捷径就是努力促成两岸携手共同打造一个中华文化、中华设计师的品牌,提升中国设计师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其国际地位,也有利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所以在这几个前提条件下,我们在设计板块里面有四个内容,就是从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交流、实践来共同打造设计人才服务体系。
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就是我们设计人才着手在做第一个项目,竞赛旨在发现、推介两岸(以及港、澳地区)青年设计师的综合设计赛事。面向青年设计师和高校师生,以创新、时尚、实用为评审原则,选拔最具创新意识和培养潜力的青年设计人才,从而增进两岸四地青年设计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中国设计事业的创新发展。
第二个项目就是北京国际设计沙龙,这是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人才板块精心打造的精英社交平台。这个平台上并不只有设计师在,同时投资,品牌规划,所有服务的第三方支撑服务体系的机构都会聚合在一起。沙龙定期举办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设计交流活动,以网罗中国设计力量、展现多元设计理念,聚集优秀设计师、设计品牌、设计项目为宗旨,鼓励设计人才和机构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活动主题和形式,成为张扬先锋创意,分享设计理念,表达各方观点,汇聚行业精英的思想交流空间和思维共享的平台。
第三,我们刚刚9月15号上线的数字网络平台也是设计人才板块的门户网站-设计咖。它是我们O2O的一个线上平台,网站以全球著名国际设计竞赛为主题,围绕获奖人才、优秀作品、先锋设计理念,形成服务于全球华人设计师及创意设计产业的社区型网站,同时也是国内首个提供国际设计竞赛全面参赛帮助的服务系统。凭借竞赛、观点、发现、展览、活动几大板块实现其功能。
第四个项目,就是吴总说到的创意工坊。创意工坊就实现了我们O2O线下的内容支撑,刚才吴总讲的很具体了。

记者:石总也提到把我们设计人才板块很远大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中华的品牌,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刚才您也提到设计人才的实践和学历相结合,请问这一方面我们在现实的经验当中,比如一些很优秀的设计师,但是在学历方面并没有达到我们符合的标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面对?
石海燕:
正好昨天下午我们在中华世纪坛有一个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也是设计人才板块在设计周活动中的首秀。其中,正邦董事长也是创始人,他就提到鼓励这些学生不要过早的去创业,不要过早的做自己的品牌。让学生了解文化底蕴,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做出好的设计;就比如对生活品质有了解,才能做出适合销售,消费者能接受的好产品。所以,我认为刚才记者说的这个问题,首先要鼓励学生专攻自己的学业,同时要加入实践教育,我们创意工坊就是要补充这个。我们逐渐会跟各个大院校洽谈,把我们实践教育作为他们的一个课程学分进行考核,纳入他们的教育体系。
其实我们对设计人才板块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信心的,今年是刚开展活动不久,目前我们就已经和500所院校达成了合作关系,也与多个企业机构洽谈了合作意向。今年3600多件套新锐设计竞赛的参赛作品,和30多名获奖设计师都是从这些院校产生的,明年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记者:我也很认同石总提到的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了解民族文化的东西,作为设计来讲这是很灵魂的东西。所以,在创意工坊这块具体的实践的措施是什么?
石海燕:
我们这个项目已经做了两三年,整个构想也在逐步完善中。首先我们会签约基地明星导师,像刚才提到我们有39项国际赛事的评委,国际大咖、大腕;另外就是学院导师团,其中囊括了各个知名艺术院校,包括清华美院、山东美院、工艺、央美等等美院院长等;还有像洛可可、正邦这些企业方面的导师。在这里,我们聚集了教育类资源、机构类资源、国际专业类资源,以这样一个团队去辅导我们的学生,逐步把他们的设计作品逐渐转化成产品,尤其是像创意工坊最擅长技术转化,吴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在这边设立指导工作站,也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工作,共同探索文创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记者:吴总,今天现场看到创意工坊有好多展厅,具体的细节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吴缨:
现阶段创意工坊艺术设计展分成两类,一个是作为传统手工艺技术作品展,还有一块就是现代的科技的3D打印技术展,现在的展厅所展示的也是以这两方面作品为主。传统手工艺,大漆、木雕、石雕、玉雕和陶艺目前都已经开始启动一些展示,现代科技手段的3D打印设备现在已经开始展示和互动,这些也都是未来培训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为学生实践做准备。今天现场我们还专门为所有嘉宾和同学准备了些体验项目,大家可以体验下将自己的创意转化成作品的喜悦。其实创意工坊,在整个未来培训板块上,也会全面展开学员的思维及技术。

记者:韩老师,我们刚才也说了设计教育现在存在一些问题,而创意工坊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那在教育和实践相结合这方面,学校与工坊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韩澄:
去年的时候跟设计周签好协议了,我们达成战略联盟,我们把教学实践基地设在这里。据我了解可能不只我们一家,很多家北京市属的或者部属的院校都把这里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其实之前有这样的非传统的展示空间,但你会发现这里跟其它地方最大区别是它既有传统的演示,也有现代化的设备,这等于是传统和现代技术融合的一个大空间。这个其实都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在国外看到很多艺术高校都有这样的传袭工坊,这就像国外家庭都有一个小存储室专门放工具一样,不光是艺术类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包括工科的、文科的都一样,用传统的材料塑造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由此来传承。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我觉得它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对我们艺术类院校的支持和补充,甚至为北京高校,喜欢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记者:石总您能给我们谈一下创意工坊在人才板块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石海燕:其实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们昨天在世纪坛颁奖的两岸新锐设计师的华灿奖,我们通过跟高等教育学会合作,在短短两个月期间,两岸的学院,有500所学院参与这个大奖赛。同时投放的作品是3000多件套,5600多件作品。我们下一步就是先做一个模型,每个板块做一个模型,然后在学院广泛的推广,创意工坊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个模型。

记者:还是想问吴总关于创意工坊的事情,今年是第一次,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有未来的目标和期望,不知道吴总对创意工坊未来有怎样的希望?您觉得在未来创意工坊运作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吴缨:
我们希望打造越来越成熟化、系统化、合理化,而且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同时也希望能够真正能够孵化出匹配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早日构筑一个为优秀设计师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让所有有梦想的设计师们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炙手可热的作品。为设计师朋友们提供展示和推广空间,助力中国设计产业发展。
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其实还是我们怎么能够把创意工坊和市场结合,在教学中,比如说在创意思维方面,还有在技术方面,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做出和市场结合在一起的作品,以及在社会中产生真正影响力的作品。一切还是拿市场说话,无论是设计师的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应,还是这个学校本身能够产生的影响力,都是离不开市场。

记者:韩老师,您能不能给学生一些关于设计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建议。
韩澄:
我经常跟学生说,从事设计教学,或者学设计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快乐是因为爱好,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可视化的呈现给大家,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又痛苦的,痛苦在于他需要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现代、很时尚的一个专业,需要与时俱进,他需要融合,融合之后才有创新,他不光是具备一个设计方法论就可以,这肯定是不行的。接着要对产业有所了解,甚至包括对其他学科也要了解。思维的训练、培养是首先需要的是知识储备,这无论是对创意工坊,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来说,都是希望有所触动、有所推进的。大家共同做这个事情,就是要开拓视野,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国际化的资讯,最重要的就是大局观或者世界观,要能带动或者跟随这个时代潮流做设计。

 

(责任编辑: 和筱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