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资讯 → 正文
杉浦勉:新经济与文化力 北京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作者: 杉浦勉 来源: 新浪财经 时间: 2006年5月24日

  2006年5月24日,已历时九届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首次举办“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及首届“创意中国盛典” 。下面是丸红经济研究所顾问、经济学者杉浦勉演讲。

  主持人何力:今天最后一位演讲人是丸红经济研究所顾问、经济学者杉浦勉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新经济与文化力,中国/北京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杉浦勉: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参加本届论坛。我的兴趣非常广泛,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今天的演讲题目就是新经济和文化力。在我来北京之前,我在深圳参加了一个博览会,然后就来到了北京。我看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健康。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活力。首先我要谈一谈新经济,主要包括三方面:人、创造力、人的能力。我下面要讲一下创意产业的概念以及对于国家、公司和个人有什么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首先谈一下新经济。如果你们有什么建议的话,都可以向我提出。

  什么是新经济呢?新经济有很多种定义,就是说人们运用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脑子所创造的经济。比如说目前电信产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在高科技行业当中创新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对这些新概念进行投资,创造经济,这是用脑力创造的经济。很多美国公司都进入了这种新经济,99年就有很多新公司进入了这个市场。我99年去美国的时候,一共有200多亿这种类型的产品。但他们对未来特别有信心,有特别有希望。90年代出现的网络泡沫,人们对新经济的谈论很多。

  我们再来谈一下新经济意味着什么。新经济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部门,比如说高科技、IT、计算机网络世界、信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网络泡沫崩溃以后,新经济仍然发展了,根据统计,新经济发展很快,互联网用户增长特别快。在1995年的时候,用户值有三千万,2006年已经是数以几亿了。

  首先是人的经济。新经济是一种人的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创造了价值,而不是人们的手,在20世纪有了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业布局。在21世纪,这是一个服务业的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而且老龄化也是一个问题,所有的这些趋势都向我们表明,新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人与人的接触之上,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经济活动主要是商业的,这里面不光是金融资本,主要是和人相关联的一种经济。那些非常有天分的人,进入了各个行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创造了人的经济。很多公司主要是建立在有天分的人的基础上,有创造力的理念基础之上,所以理念是最大的资产。

  第二个新经济的特征是经济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要物质的驱动,这是一种旧经济,但在新经济里面,人们更加强调满足感。在很多国家,人们的温饱已经解决了,进入了信息领域,信息经济也就是注意力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随着人们的温饱满足以后,就会追求一种更高的目标。注意力可以在人里平均的分配,有一些人或者是公司、产品会更加收到注意力,有些行业受到的注意力比另外一些行业更加多。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经济关注力的一种经济。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这样的话很多工业要吸引非常大的注意力,以此改善得到的服务。谈到新经济的创意产业,在新信息时代,我们如何促进创意产业呢?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就特别需要创造力,我们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意产业就出现了。在过去的35年间,创意产业渐渐发展,逐渐的浮出水面。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科学家,对创意产业有一个新定义,创意产业不光是艺术产业、商业产业。我们如何促进创意产业,以创意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根据一些官方报道,关于创意产业有很多新想法,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些定义。约翰·霍金斯今天也出席了我们的论坛,他讲了自己的定义。他们认为创造力是新经济的一个源泉。

  刚才约翰·霍金斯先生也定义了一下创意产业,他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经济成分。Richard Florida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他觉得创意产业,包括工程、建筑、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他们主要是创造一种新的观点,一种新的技术和一种新的内容的产业,包括了一个空泛的范围。我刚才也讲了,新经济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还有注意力和创造力,这三点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是一种精神的特征,也就是说以精神为主的一种经济,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日程,文化力是以人为中心的。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文化力和创造力是紧密相关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但有一些学者达成的一些共识,他们觉得文化产业可以驱动经济发展。类似的很多大公司,都开始反思,什么是最有创意的。比如说对文化的设计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也就是说创造力可以创造价值。在美国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它和文化产业的相关度,引领我们进入了未来社会。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英国认识到了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后,从97年就建立了一个文化工业创意协会,这是从97年到2002年,积极促进英国创造产业,而且创意产业增长力是6%,英国的GDP增长才只有3%,这比GDP的平均增长还多了三个百分点。而且从1997年到2006年,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增加了很多。这是在英国的情况。

  我们在日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一种现象。90年代,当时日本经济出现的一种低迷情形,创意产业从96年2000年增长了16%,尽管90年代日本经济一度低迷,但创意产业的增长却非常快。我们可以看一下数据,日本创意产业,89—98年增长了89%,我们可以把同一时期的创意产业增长和日本GDP的增长做一下对比,创意产业驱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创意对经济和文化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观念、语言,每个国家生产的产品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特征,创意产业的特征就是创造力,也就是不同的设计,这样的话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有很好的设计,随着日本文化产业的增长,促进了日本工业的设计。正式由于日本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日本产品在全世界的销售。这些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国家必须意识到,他们必须要把创意产业列入到国家的战略,这样的话才能创造一些新市场。

  下面谈一下文化产业对企业的影响力。文化产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但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3年6月份,他们推出了一个新策略,日本动画片在加利福尼亚州所卖的漫画产品,是针对80年代的年轻人,电影、戏剧和音乐等产品都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南航有一个电视剧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到拍摄地去访问。在我们全球化的时代,竞争比较激烈,所以一个城市的形象将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已经成为了吸引投资和旅游者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许多城市都非常热衷于发展文化项目,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有创新型的城市。所以有很多地区都会建立很多文化设施。

  文化力会让一个城市更加有魅力,让旅游者蜂拥而至,还可以吸引投资,使业务更加繁荣和蓬勃,所以文化力可以为一个城市带来很多好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必须要大力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保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目的就是成为创意产业的中心。我们跟现在文化和最新技术完全融合起来,同时培养出在创意方面有建树的人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意的人得到保障。我昨天访问的首都博物馆,在博物馆当中看到了北京的悠久历史,在各种各样的展品当中深受启发。我希望以后可以有成千上万的机会再来这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非常的吸引人。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文化力对于公司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氛围对于企业来说,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呢?根据官方研究,他们在研究上面的投入,能够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的掌握。同时,一个企业的文化也能够促进这方面的增长。所以文化方面的意义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可以带来很大的价值。这比一些有形产品和其他沟通方式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对娱乐业、通信产业来说,都可以运用这个理论。如果企业注重文化力的话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盈利水平。我们发现,凡是文化历史比较高的产业和企业,他们也会有更高的盈利水平,这是相辅相成的。

  在过去的这些年当中,一些亚洲文化把亚洲年轻人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比如说日本的动漫,和韩国的武士,也包括中国等等,从中他们可以知道我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每个社会也可以从交流当中受益。国家和公司凡是具有更强文化吸引力的话,都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公司来说,他们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在新经济当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努力,改进自己的文化力,从各个方面来说都进一步提升。所以我希望在此次论坛中提出一个建议,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个活动,就是在国家和公司、社区之间,进行文化上的交流。通过也希望个人之间有文化上的交流。感谢大家!

  主持人何力:感谢杉浦勉先生非常详细的阐释。今天上午有七位演讲者,从他们各自服务的领域,谈他们对创意产业的看法和经验,这让我想起了霍金斯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创业究竟从哪里来,创意从无聊中来”。我理解其实就是说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力的空前提高,物质上的显著性已经无限多样化,人们有大把的富裕时间,于是我们如何和无聊的生活方式做斗争,如何寻找新的生活,这可能是霍金斯先生的本意。感谢今天的七位演讲嘉宾,也感谢做作的诸位。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